翻新时间:2023-08-06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热爱学习,就必须使教师教的过程及学生学习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学、乐于学、主动学。在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着一个“趣”字,在整节课中采用了许多“趣味”性的手段,力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导入片断】
一、谈话。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二、玩游戏——“辨认小动物”。
1、猜谜语。
⑴“有个动物最狡猾,尖尖小嘴长尾巴。”(学生猜——狐狸,教师贴上狐狸的卡通画。)
⑵“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学生猜——松鼠,教师贴画。)
2、形体表演。
⑴教师左右手各伸出一根手指,放在头部两侧,模仿兔子耳朵,学生猜对后,把兔子图画贴在黑板上。
⑵教师手搭凉棚,模仿猴子形象,学生猜对后,把猴子图画贴在黑板上。
3、说说这些小动物的特点,说得好的教师奖给礼物——动物卡通图画。
三、导入语:这四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评析】
导入部分新颖有趣,生动活泼,既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动物及其特点,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准备。
【识字片断】
1、自主学习,读文识字。(学生借助插图读课文,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
2、学习生字。
⑴出示课件,师生共玩“射门”游戏。(课件演示:远处有一球门,近处是标有生字的一个个足球,认对了生字,球就会射入远处的球门。)
⑵趣味游戏——开火车,进一步学习生字。
3、巩固生字,分小组讨论,然后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识记生字。
⑴识记“酸”字。(教师讲“杨梅”这种水果或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学生想起杨梅的味道,嘴里酸酸的,眉头皱起来……接着,请几位学生上台品尝糖果,同学们认真观察两种神情的不同,加深印象。)
⑵识记“串”字。(字谜:两口上下排,竹签插起来)
(其余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相机指导,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二、写字。
1、课件演示。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这个写字的简单课件由“PowerPoint”和“Photoshop
7.0”这两款软件配合制作。通过不断地点击,屏幕上就开始显示
“酸、葡、萄、狐……”等生字一笔一画的书写过程。先是“宋体”字,接着是“隶书”和“行书”……(通过课件展示,学生认识汉字的各种字体,了解笔顺规则,激发写字的兴趣。
2、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示范生字写法。(教师写好后,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结构布局是否合理、美观,书写笔顺是否正确等等。)
3、指名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评析】
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玩识字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效果显著。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办求识用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直观形象及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识字,增强了识记效果,如识记“酸、串”等字。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电脑,动态地演示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规则,照顾到全体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书法艺术的美,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另外,教师改变了过去高高在上、一贯正确的做法,创设了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场景,把自己写字时出现的问题变成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从中受到启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税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我与琵琶有约会
- 军队的生活,真让我着迷
- 蚊子是怎样诞生的
- 拐弯的路口
- 学会生存
- 让自己领导自己
- 第一次拔牙
- 水精灵
- 妈妈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 爸爸
- 仿写《生活是多么广阔》
- 槐花情
- 我的理想
- 我和姥姥的对话
- 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有专制思想
-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概览详细内容
- 浅谈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滋味说探源
- 孤独·疏离·悬置
- 元杂剧的“宾白”与“表白”
-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详细内容
-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 先秦儒学的开展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 “反思十七年”与中国戏剧的当代发展详细内容
- 《灵知派经书》与隐微的教诲
-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详细内容
- 对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反思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对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之我见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上)
- 《唯一的听众》
- 《用心灵去倾听》结构分析
- 《唯一的听众》教学有感
-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补写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2
- 《唯一的听众》有感
- 《用心灵去倾听》难点解析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故事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7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3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6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用心灵去倾听》综合资料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