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16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墨池记》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墨池记》教学设计

自读要求

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自读重点

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

自读程序

一、齐读

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

洼(wā) 邪(yé) 楹〔yíng〕 徜(cháng)徉(yáng) 恣(zì)肆(sì)

二、自读

利用注释,疏通文字,体会文章主旨,在不懂不明处,作出标记。

三、质疑解难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讨论补充解决疑难。

四、研读

1.分清文章记叙、议论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

2.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幺?

3.文章借墨池的传说,阐释了什幺道理?

4.抚州学官王盛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目的是什幺?

5.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五、背诵全文

根据本文叙议相间的特点,逐层背诵。

(解说: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自读注释质疑、释疑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程序三、四可相互渗透,学生提问关键语句及关乎文章主题、行文风格的重点、难点问题时,教师抓住不放,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更深刻地理解、赏析文章。)

有关资料

一、曾巩

“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建成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着称。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二、关于墨池的记载

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蕲水(蕲春、浠水一带)等地亦有类似遗迹。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奋精神的钦佩和仰慕之情。

三、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子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土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四、几个设问句的理解

文章6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案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是王羲之学斗的遗迹,难道果真是这样幺?劝道他漫游纵情山水时,曾经在这儿栖息过幺?作者对江西临川的墨池是否为王右军的遗迹存有饲疑,但他是受州学教授王盛之扫为墨池作记的,所以既不必详细考证,也不便把话说绝,于是用了两个设问句。这种揣测的语气,其实是委婉的否定,既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怀疑,又使王教授能够接受,不致使他难堪。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刁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泫造道德者邪?”作者借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事勉学劝善,去不直说,而用两个设问句表达。这两个设问实际上是肯定的意思,说明深造道德非加强学习不可,但作者只是提出问题,让读者经过思考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样来写,显得语气委婉,读者容易接受。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开头一个“推”字就表明了这些意思属{揣想。作者推测王君的用心,指出三君之意在于喜爱别人的优点,宣传古人的目的是勉励后学。这实际也是作者虽怀疑临川墨池为王羲之故迹而仍然为之作记的用意。这样一点明,不仅使文意委婉含蓄,又避免了给后人留下以讹传讹的笑柄。

(解说:点拨在于拓宽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题、表现形式及行文风格。)

自读思考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作文多在“三上” ①

欧阳修

钱思公②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③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④。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⑥。

①三上:指“马上”、“枕上”和“厕上”。②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③西洛:西京洛阳。④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小辞:指词典、小令。⑤琅然:声音清脆。笃学:十分好学。⑥属思:思考,构思。

(1)文章记叙了三件事,直接记述了 ;转述谢希深 介绍;作者自道 。

(2)这些事例给你什幺启迪?

参考答案

(1)钱思公喜好读书的表现 宋公垂勤学的事例 作文多在“三上”的特点和体会

(2)惜时好学才能有成就

(解说:这一环节旨在指导学生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积累文言词汇,把文言文读通、读懂,做到“字得其训,句索其旨”,进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美丽应为我
素质教育应从身边做起
珍惜所拥有的青春1
心灵的距离1
素质教育应从身边做起
我的视线3
我有一个梦想1
母亲的价格1
我有一个梦想2
都是mp3惹的祸
倾听
心灵的距离4
秋风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都是嘴馋惹的祸
心灵的距离3
高考巨无霸
美国中小学为何没有班干部
苹果树(组诗)
欧洲人如此淡定
从“三个一”感受新常态
贪官互相“设局”上演反腐奇观
瘾君子回头,打造禁毒基地
独坐人间(组诗)
游子山,一个让心沉醉的地方
不淡定的中国人
渗透(三首)
科学家也“无聊”
董小波谈油画
只能将莫测说出(组诗)
南方(组诗)
自主选择,主动发展——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装满昆虫的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S版五年级下全册教案:快乐的杉树林、火烧云、让马、瓜棚夜话、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赶花、我家门前的龙眼树 教案教学设计
卡罗尔和她的猫、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望庐山瀑布、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为你骄傲(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荔枝》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社实验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构建快乐阅读大课堂系列活动之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之读童话——《灰姑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课设计:走进古诗大观园 教案教学设计
让言语张开想象的翅膀:《我想发明——》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一册《fùxí》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岁月回眸——难忘的……习作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四年级语文课题研究实践课) 教案教学设计
灵芝镇中心小学两栏式备课教案设计:数星星的孩子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