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1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25 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畜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古诗五步教学法。

4.诗歌境界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互动,学习研讨《望岳》《春望》,指导学生朗读,感知诗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品味诗的意境,结合读诗的切身体验,赏析诗歌的美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整体感知。

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春望》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五、作业布置

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石壕吏》。了解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诗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的艺术特色;背诵全诗。

教学步骤:

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

1. 介绍背景。

2. 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1. 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 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

1. 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 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九、作业布置:

1.背诵诗三首。

2.完成练习册

十、板书设计:

开端(1-4)“致词”的由来。

发展(5-16)老妇苦叙不幸 “致词”

高潮(17-20)老妇自请应役 的内容

尾声(21-24)作别老翁--“致词”结果

远望绵绵不尽

近望泰山秀美高大

望岳细望极高幽深

愿望抒远大抱负

望春城败象忧国伤时

春望

念亲人境况念家悲己

教学后记:

教学本文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开学了,我们笑了
胜似亲人
我的蝈蝈将军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养蚕
颐和园导游词
假如我是科学家
观察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因为选择不同
黄山导游词
可爱的小猫
观察豆子
时间都去哪了
再逢中秋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会议记录介绍
会议管理制度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会议记录范例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民航会议议程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恐怖乐园派对
学术会议通知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群塔防碰撞方案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燕子飞回来了》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春天》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