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16
2011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划分层次
2011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弄清思路,明确结构
考 点:划分文章(段)的结构层次、并说明理由。
知识要点:一篇文章也好,一个文段也好,都有其结构方式,有其内容组合形式。段落之间、句子之间,或者按内容的主次关系组合,或者按时间的逐步推移来组合,或者按空间的合理转换来组合,或者按情节的发展来组合,或者按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合……
考试说明:按要求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归纳段意。
考点示例:
一、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按其行文思路,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⑴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⑵唐朝的张惠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⑶这座桥的特点是: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⑷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⑸(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⑹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仅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⑺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⑻(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⑼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⑽(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⑾唐朝的张 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⑿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⒀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⒁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⒁
简析:第⑴、⑵、⑶句是介绍赵州桥的基本情况,总说其设计的科学、精巧。第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句则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最后,第⒀、⒁句对赵州桥进行高度评价,对设计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给予高度评价。所以答案应该是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
二、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段,为其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古今中外的伟人、名家、学者,大都是虚怀若谷的人。②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③可他一贯把功劳归于马克思,他说:“我一生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一把小提琴,”④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就,被尊称为科学家的一代宗师。⑤可他却说自己像一个在沙滩上玩耍的男孩,只找到一颗卵石,发现了一只贝壳,而没有认识真理的汪洋大海。⑥歌德是大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很有贡献,他却说:“我不应把我的作品仅仅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人物。”⑦恩格斯、牛顿、歌德都是他们各自领域里的巨人,他们这样评价自己是言不由衷的过谦之词吗?⑧不!这正是他们对自己的清醒的认识,正如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所说:“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⑨空虚的禾穗总是昂首向着天空,饱满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⑩朋友,愿你成为沉甸甸的禾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简析:综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第①句是文段的论点,它统帅着全文,而从第②句到第⑧句则列举恩格斯、牛顿、歌德的论据材料对第①句所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最后,第⑨和第⑩两句用比喻的方法对形象地对全文进行总结,进一步强调论点,并对读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故答案应该是:①/②③④⑤⑥⑧/⑨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受生活
- 面对焦躁
- 生活的竞争
- 文字和生活
- 兴趣小议
- 说宽容
- 让善良在心底永驻
- 时机在等待中来
- 简单的勇气
- 爱心
- 作自己
- 活出自我
- 八荣八耻
- 青春飞扬
- 挫折也美丽
- 泰戈尔诗歌的死亡意象探析
- 从《乾子》中的若干篇章浅析温庭筠的科举世界
- 读《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37个技巧》有感
- 让“文明礼仪之花”成为校园风景
- 《老人与海》中展现的伦理法则
- 中等师范物理及自然科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 中职新生个性心理特征及改善对策
- 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略
- 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绽放魅力
- 以多媒体技术辅助电子电工专业教学
-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三种方法
- 中职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 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交往过程
- 用真爱灌溉孩子的心灵
- 班主任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说课稿
-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上册口语练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设计
-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 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