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及练习:第六单元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及练习:第六单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17

语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教案及练习:第六单元

内容预览:

第六单元

《秋水》

1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

2出自课文成语:

①望洋兴叹

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

②贻笑大方

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3.庄子寓言:

东施效颦 安知鱼乐 涸辙之鱼 庖丁解牛

4.其它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至于北海 百川灌河

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边)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

(4)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名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

闻道百/且夫吾尝闻(听到,动词)

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始吾弗信(开始,名词)

5.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6.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7.小结: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8.启示:为了祖国的腾飞,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开拓视野,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攀登高峰,创造辉煌。

【同步达纲练习】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①时令,季节;②全;③掉头;④脸向东;⑤轻视;⑥危险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

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④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⑤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⑥吾非至于子之门测贻矣( )

2.翻译下列句子。

望洋向著而叹曰 译:

以为莫己若者 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为莫己若者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D.若会郑以为东道言

4.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径流之大

B.两氵矣 湾崖之间

C.野语有之曰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E.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①时令,季节;②全;③掉头;④脸向东;⑤轻视;⑥危险; 2.(略) 3.C 4.AD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2.5分)

秋水时至 ( )百川灌河 ( ) 河伯始旋其面目 ( )

少仲尼之闻( )见笑于大方之家( )

2、翻译:(6分)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始吾弗信

3、给下列文字加标点(1.5)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4、就“望洋兴叹”,“见笑大方”二词(可以二词皆用,也可只用其一)的意思,发挥自己的想像,写一短文,200字左右。(4分)

《愚公移山》

选自《列子•汤问》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7.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

A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8 .下面加点字与'而山不加增'中'而'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 学而时习之

C 而吾以捕蛇独存 D 黑质而白章

19. 选段中抄录时遗漏了一些语句,请你将其补写出来。这些语句是______________。

20 .选段中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而愚公坚信能够移山的根据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

21 .将'甚矣,汝之不惠'译成现代汉语: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7.C 18.C 19.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20.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21.你太不聪明了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1、《扁鹊见蔡桓公》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______时代重要的_______,先奏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 》为法家重要著作。

2、解释下列加点字。

A、不治将恐深( ) B、居十日,扁鹊复见( )

C、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以思无益( )

D、桓候故使人问之( ) 妻跪问其故( )

3、解释句子: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扁鹊望桓候而还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理解、运用

①扁鹊初见桓候时,为什么“立有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治将“恐深”和“不治将益深”能否调换?__________

③本文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 _______

④文章以桓候之死作结,其作用有二: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蛇者说》

⒈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⒉ 课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为第1部分,交代捕蛇的缘由。第2~4段,通过与蒋氏的对话揭示赋敛之毒甚于捕蛇。第5段为第三部分,点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情”的顺序来写的。

⒊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

写赋敛之毒,是通过捕蛇和纳税两件事的对比,用蛇之毒衬托出来的,两件事又是主要通过访问蒋氏得知的。

⒋写作特点:

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对比角度

乡邻赋敛之苦 蒋氏捕蛇之“乐

一、生存情况

因赋税务而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 以捕蛇独存

二、生活状况

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哗然而骗,鸡狗不宁 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

三、危险次数

旦旦有是 一岁之犯死者二

四、死亡先后

先 后

☆通过对比揭露“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⒌正音: 啮(niè)腊(xī)挛(luán)碗(wǎn)瘘(1òu)疠(lì) 当(dàng)

其租入 嗣(sì) 几(jī)死者数 (shu6)矣莅(lì) 蹙(cù) 殚(dān)

踣(b6) 死者相藉(jiè)囊(nǎng) 隳(huī) 恂(xún) 缶(fǔu)

谨食(sì)之 熙(xī) 以俟(sì)夫(fú)

㈠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当其租人 当:__________________(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嗣:_________________

(3)貌若甚戚者 戚:_________________ (4)故为之说 说: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若毒之乎 B.太医以王命聚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D.又安敢毒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1.翻译“君将哀而生之乎”和“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两句为现代汉语。(4分)

译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中,最能反映蒋氏内心沉痛之情,打动作者的是哪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8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__________。

19 解释下列句中重点的词语。

未若( )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谨食之,时( )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

20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 而/乡邻/之生日蹙

C 今其/室十无一焉 D 非死/则徙尔

21 与“以尽吾齿”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2 本段内容中含有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以60年内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作对比。

B以三代人之间的不同遭遇作对比。

C以乡邻的痛苦生活跟自己的安乐生活作对比。

D以乡邻们大多“非死则徙”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作对比。

23 下面是对文中“熙熙而乐”的“乐”字的几种理解,联系全文,选出符合文意、准确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项(多项选择)。( ) 

A蒋氏所说的“乐”是相对于“乡邻之旦旦有是”而言的,是一种不幸之中的自我庆幸。

B蒋氏以比受赋敛之苦的乡邻“后死”为乐,其实根本无乐可言,这是以乐写悲。

C 蒋氏不愿“更役复赋”,是因为捕蛇虽苦,但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D蒋氏除一年两次涉死外,其余时间可以逍遥自在,苦尽甘来,也可算一大乐事。

E“乐”用得巧妙,因免遭官吏索租骚扰,可后死于不捕蛇的乡亲而“乐”,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主旨。

24将“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一句译为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君将衷而生之乎( )

向吾不为斯役( )

则久已病矣 ( )

苛政猛于虎也 ( )

6.“吾闻而愈悲”一句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

7.翻译文中画横钱的句子。

8.点明文意主旨的一句话是 。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4. 文中写作者曾经对一种社会现实表示怀疑,哪句话概括这一现实?

答:

45. 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答:

46. 作者把改变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于封建统治者,表现出阶级局限性, 这一语句是:

答:

答案:

44. 答:苛政猛于虎也。

45. 答:余闻而愈悲。

46. 答: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名言名句

1.《愚公移山》中众人对“其妻献疑”的回答是:______,______。愚公率领全家“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 。

3.《捕蛇者说》一文中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是 ;

作者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作者的阶级局限的句子是:

4.修改下面句子的划线部分,使它和未划线部分形成对偶。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锻一样。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到塞上》中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景象的是

6、李商隐的《无题》运用形象的比喻和谐音双关的字眼,把坚贞不渝,死而后已的真挚爱情表现提淋漓尽致的成为歌颂爱情诗中的千古绝唱的是

抒发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的是: 。

7、中秋佳节,几个朋友相聚小酌。此时,月上中天,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家在外地的小李不禁触景生情,说道:“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古人的两句诗“_________, _________ ”。我也只能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了。”(填写适合此情境的诗句,课内外均可)

8.《浣溪沙》中初称为“天然奇偶”的是

9.《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斥责“商女”,直指那些身负天下安危,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的是

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庄子》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答案:

1.投诸渤海之尾, 隐士之北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苛政猛于虎也

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塘中闪闪碧波,如锦如锻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因为选择不同
时间都去哪了
假如我是科学家
观察豆子
颐和园导游词
我的蝈蝈将军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胜似亲人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再逢中秋
可爱的小猫
开学了,我们笑了
观察
养蚕
黄山导游词
会议管理制度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民航会议议程
恐怖乐园派对
会议记录介绍
会议记录范例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学术会议通知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群塔防碰撞方案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燕子飞回来了》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