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9
《美丽的小路》趣闻故事: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嘉峪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二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和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4)西域都护的设立:
2、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
- 给柯老师的一封信
- 我的老师
- 我们的陈老师
- “可爱”的体育老师
- 我有一个好老师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老师的爱
- 我的老师
- 我的老师
- 我的老师
- 我的老师
- 我的老师
- 老师,我想对你说
- 夸夸我的班主任
- 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
-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向中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常规的思考
- 浅谈艺术考级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消极影响
- 现行乡村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我国风险投资的制度创新
- 浅论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法的诠释意义(1)论文
- 关于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路径选择
- 浅析章太炎的教育主张
- 论当代西方国际法的走向(1)论文
- 浅谈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和任务探讨
- 关于英国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研究
- 科学发展观(1)
- 浅谈“以德治国”与高校德育
- 关于英国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好词好段
- 盲人买剪刀的故事
- “以读为本”,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浅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 《触摸春天》文本链接
- 高洪波:迎接儿童文学的又一个春天
- 《触摸春天》课文结构
- 教育,以海伦·凯勒为例
- 一个盲童的音符世界
- 恐怖事件将对世界造成全面长远深远影响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随笔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杂谈
- 评《触摸春天》
- 和平就是可能的──读《儿童和平条约》有感
- 教育,以海伦·凯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