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8
《最大的“书”》几点教学回顾
揭题:书写“书”,让学生说自己看了哪些书?用()的书说一说。然后引出课题——最大的书。
[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希望激起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听了他们自己同伴的介绍,可能那本“有趣的书”就会有更多感兴趣的孩子的参与。]
通过学生的预习感知,在标题中加上“”。
[双引号的作用在目前为止都只是对话的专用,但这里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作用,教师没有硬加给他们什么,而是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课文实际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大的书是什么书?根据是什么?
岩石怎么会是书呢?
在教学中先提出一个感知的要求:
读课文,要求从课文中找出:最大的书是什么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抓住最重要的一点理清课文思路,从易处入手,从简处落笔。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地摄取课文中的信息]
生轻而易举地从课文中找出:岩石就是书啊!抓住这点,让学生读出问题,因为我也觉得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通过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就提出了好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岩石怎么会是书呢?
岩石这本书上写的是什么东西呢?
岩石这本书是怎么样的?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设计安排了这个环节,而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并且自己的问题更愿意来解决]
而后教师就根据学生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进行解决。从书中找出答案。
当然设计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上课中,教师还是没有能够放开来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地完成。而是扶着学生。进行有步骤地解决:第一个问题是书上应该有什么?学生当然知道是有字有画。
第二个问题是岩石上写着的是字?画着的画?从书中找出来?
第三个问题是书上还写有哪些内容?
[这样把学生的问题给全都解决了。但是却没有发挥好他们的主题能动作用。如果说能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那样的话也同样能够解决好,而且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这里就看出了我这当老师的对学生的不放心,其实学生的能力是好的,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而后理解川川的愿望是什么?他的愿望能实现吗?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说川川成了什么家?(地质学家)过了三十年,川川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想象他能为中国的地质学做出哪些贡献?
学生是纵说纷纭,妙想连篇,课堂进入了高潮。
[这个环节后面的这个部分是临时发挥的结果。没想到却把课堂气氛带入了高潮。虽然说他们所说的一些,现在已经有结果了,有一些是很荒诞的,还有一些的想象可以说也具有一定的价值的。但是却让他们能感受到理想实现了的快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总结语】:
岩石是最大的“书”,大自然是一本很神气的书,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就能从中读懂很多很多的内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也结合了以前学的一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一篇选学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的连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自己的小房间
- 爬西山
- 踢毽子比赛
- 最爱吹泡泡
- 打雪仗
- “蛇窝”
- 母爱300字
- 我爱我家300字
- 快乐的元旦联欢会
- 我想当一次爸爸
- 一件难忘的事300字
- 美丽的人工湖
- 生活的准则
- 下雪了
- 小马驼米
- 伊索寓言
- 研究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激励问题(1)论文
- 从戏剧冲突和语言特色看《雷雨》的悲剧意蕴
- Dhruv - The Pole Star
- 论企业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1)论文
- Why the Sea is Salt
- 浅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社会保障的完善性(1)论文
- 研究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信息化(1)论文
- 浅探人力资源虚拟管理的动因、问题及价值(1)论文
- 谈学习型团队的组建及其人力资源的管理(1)论文
- 浅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趋势(1)论文
- 浅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1)论文
- 《西游记》宗教描写的艺术转换
- 浅论体育舞蹈的价值
- 谈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1)论文
- 《音乐之声》时代背景
- 《音乐之声》素质教育新学案
- 《音乐之声》的导演及女主角
- 《音乐之声》以后的真实故事
- 《枣儿》教学实录
- 《音乐之声》有关资料
- 《音乐之声》的真实故事
- 仙乐飘飘乐融融──《音乐之声》赏析
- 《音乐之声》人物描写
- 《音乐之声》结构分析
- 《音乐之声》词语解释
- 《音乐之声》诞生的地方
- 《音乐之声》的孩子35年后重聚叹造物弄人
- 电影《音乐之声》主观影评
- 《音乐之声》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