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三块钱国币》教学实录

《三块钱国币》教学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1

《三块钱国币》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三块钱国币》是独幕剧,剧情简单,很多老师认为没什么东西可讲,一般都布置学生自学或者分角色读一读就行了。相对于《雷雨》、《茶馆》等多幕剧复杂的情节、众多的人物来说,《三块钱国币》中的辩论技巧是一大亮点,在第四册书后面的写作、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有“辩论”的活动设计,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在课堂辩论起来,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辩论中来,这样一方面他们口语得到了训练,另一方面课堂气氛也会变得很活跃。因此,本节课将把辩论这一环节作为重点,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了解剧本的情节并把握人物的性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及本剧创作的独特风格。

2、通过课堂大辩论弄清矛盾冲突的展开。

3、借助台词和舞台说明通过讨论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国币”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作者把这个带有旧社会痕迹的词语放在题目中心词的位置,一下子就将人们的思维定格在旧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本文写于30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生:记得历史课上曾经讲过,30年代末应该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了吧!

师:很好,这位同学历史学得很好,本文写于1939年,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二、介绍写作背景(投影)

《三块钱国币》写与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我华北、华东、华南、华东等地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跟随机关、工厂、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职员、工人、教师、学生、百姓、难民们颠沛流离,辗转拥向西南各大城市。一方面是爱国群众同仇敌忾、极力支前,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另一方面是军阀、奸商、没良心者在大后方盘剥、欺凌下层人民,他们发国难财、榨血汗钱。本剧就是通过一件小事反映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揭示各种人不同的心态。

三、关于独幕剧

师:戏剧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块钱国币》是属于多幕剧还是独幕剧呢?

生:独幕剧。

师:为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生:因为剧本所写的事很小很简单,好象是一幕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是独幕剧。

师:这位同学预习得很认真,回答得十分准确。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独幕剧的特点。

(投影)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故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并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时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四、结合独幕剧的特点检查预习情况。

师:《三块钱国币》中出现几个人物?

生:吴太太、杨长雄、成众、警察还有李嫂。

师追问:矛盾冲突发生在哪些人身上呢?

生:吴太太和杨长雄。

师:他们为什么发生争执呢?

生:因为一只花瓶,吴太太的女仆李嫂不小心打破了主人的一只心爱的花瓶,吴太太要求她赔偿,杨长雄认为不要赔偿,于是他们争辩起来。

五、研讨剧本,展开讨论弄清吴杨的矛盾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应不应该赔呢?

(有的同学说赔,也有同学说不用赔,气氛很活跃)

师:好,同意吴太太的观点的同学请你们推荐一位代表出来。

生:我觉得应该赔。(一位同学站了起来)

师:什么理由呢?请你把吴太太的理由找出来。其他同意吴太太观点的同学也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理由,准备补充。

生:首先,打破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赔,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不穷呢?文中开头吴太太的直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其次,这只花瓶是悟太太五年前从牯岭避暑回上海的时候在九江买的,人家要二十块钱一对,她还了六块钱买下的。吴太太很喜欢这对花瓶,把它当作宝贝似的带在身边,现在一只被打破了,吴太太有多伤心啊!当然要赔了;再说,现在别人就是出十块钱买一只也买不到啊!人家吴太太只是照原价让李嫂赔三块钱,已经是“十二分”客气了呢!

总而言之,损坏了别人的东西没有不赔的道理,以上是我的理由。

师:其他有同学补充吗?

生:当时那三块钱根本不值个钱,人家吴太太损失的可是自己的最爱啊!但是人家吴太太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就不反悔,只要李嫂赔三块钱,我觉得已经是最底线了,要是连三块钱都不赔,肯定是不行的。

(这两位同学刚说完,下面反对的同学早就坐不住了,跃跃欲试!此时老师趁势让他们站起来说自己的观点,让双方展开辩论)

生:不赔,杨长雄说得才有道理。刚才一位同学说那个年代谁不穷呢?是啊,都穷,可是穷也有区别啊!你吴太太一个用得起娘姨的人是高级的穷人,而李嫂是服侍太太的娘姨,她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没钱赔(模仿杨的口气)。

再说了,一个娘姨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不应当赔,主人不应该要她赔,为什么呢?刚才这位辩友(模仿辩论会上的口气)一直在强调“别人”这个词,打破了“别人”的东西当然要赔,可是你吴太太不是“别人”啊,李嫂是你吴太太的佣人,是与你关系密切的人,佣人替主人做事,替主人擦花瓶就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的权利而没有赔偿的义务。完了。

生:我补充一点,你吴太太明知道李嫂身上只有三毛钱,却要人家赔你三块钱,这得差多少啊?你让李嫂打几份工才能赔上啊!

生:不对不对,赔与不赔,赔得起与赔得起是两码事,杨长雄的理由明显不通,李嫂虽然有打破的机会,可怎么就成了有打破的权利了,每个佣人替主人做事都有打破东西不赔的权利的话,谁还敢再雇佣人了啊!再厚实的家当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啊!(全场为他的发言喝彩)

生:还有,法律是公正的,不容你杨长雄诡辩,我们请警察来评判!后来警察来了不是还得赔吗?你李嫂身上虽然只有三毛钱,可你不是有铺盖吗?当了不就有钱赔了!(站在他这方的同学们一个劲地鼓掌)

生:你吴太太太不讲人情了,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把人家铺盖押了让人家睡什么啊?那警察他懂得啥法律,趋炎附势的家伙,只会说“是啦吗”!他能代表公正?(站在他这方的同学为他叫好鼓掌)

生:还是人家当铺少奶奶通情达理,知道你吴太太是外省人,知道你吴太太厉害,人家给了李嫂三块钱,这才是大家风范,吴太太小家子气,她也只有欺负李嫂的本事。(笑声四起)

(对方有忍不住了,气氛很热烈,火药味很浓)

生:请对方辩友注意风度,不要人身攻击。(笑)

不管谁出的钱,结果不还是赔了三块钱。你一个大学生还冒出“泼妇”这个词,真是太不符合你的身份了吧!李嫂的铺盖不是没押吗?她晚上绝对不会冻着的,你就去下你的棋好了,把人家成众同学晾在一边也太不懂得待客之道了吧?(全班同学笑得前仰后合的)

师:你吴太太难道不是“泼妇”吗?看看你吴太太后来说的那话,得礼不饶人,你用你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你就是个“无耻的泼妇”!我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大学生,一忍再忍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你有理我就按你的逻辑办事,打碎你另一只花瓶再赔你“三块钱——国币”!你没话说了吧。(又是一片掌声)

生:唉,冲动是魔鬼啊!你一个穷学生三块钱可是你一个月的生活费啊,接下来的一个月你得勒紧裤腰带了!(全班哄堂大笑)

(至此一场激烈的争论结束)

六、怎么理解“和棋”?

师:刚才同学们争论得非常的热烈,都有各自的道理,还懂得搞点幽默,看来大家对辩论的技巧掌握得非常娴熟。吴太太和杨长雄辩到最后谁赢了呢?

生:当然是吴太太了,最后李嫂赔了三块钱吧?尽管不是当铺少奶奶出的钱,但还是赔了啊!

生:我还是觉得杨长雄赢了,最后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也被打碎了啊!没见她最后气得鼓着眼看着对方吗?杨还掏出三块钱赔给她并讽刺了她一下。

生:这正表示吴太太赢了啊,打碎别人的东西就得赔啊!

(双方有要展开辩论,师此时在黑板写下两个字“和棋”)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说得很有道理,剧中一个次要人物成众给这场恶斗下了一个结论“和棋”大家看有没有道理呢?

(学生展开讨论)

生:成众这个人我觉得挺幽默,他在这次事件中充当一个和式佬的角色,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参与争吵,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却很关注这件事。

生:“和棋”还是有道理的,吴太太虽然得到了赔偿,但自己心爱的另一只花瓶也被打碎了;杨长雄虽然最后出了一口气,但作为一个学生平白无辜的赔了三块钱不值得!

生:杨长雄赢在一个“情”字,他对李嫂的同情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吴太太在“理”上赢了,最后也得到了赔偿,但是她却不讨人喜欢,太小气。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双方有赢有输:吴赢在理输在情,大学生赢在情输在理。(板书)

七、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师:经过一轮争论,剧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下面请大家结合前面的舞台提示以及人物的语言来谈谈你对这两个主人公性格的理解。

投影:吴太太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诈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

杨长雄

(舞台提示):“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

生:舞台提示中有两个词“公例”、“例外”很显眼。吴太太这个人肯定是不会受本省人的欺负的,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杨长雄和吴太太同样是外省人,本来应该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但是他却没有袒护吴太太,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帮理不帮亲的青年,有正义感。

生:两个人都挺能说的,特别是杨长雄无理还能辩三分,和水平不高的吴太太讲情、谈理、说势,有条有理有据,能言善辩。

生:杨长雄有同情心,当听说吴太太要押李嫂的铺盖是急得从蒲团上跳起来和吴争辩,坚决反对押铺盖。相比之下吴太太就没有什么同情心了,李嫂有没有铺盖睡觉她不管。

生:吴太太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泼辣、自私、吝啬。

师:总之,吴太太是自私吝啬无同情心,杨长雄是能言善辩有正义感。(板书)

八、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其实一只花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吴太太和杨长雄之间也没有敌我矛盾,但是丁西林先生却写得如此精彩,把两位主人公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会为大学生喝彩,他确实是一位很可爱的青年,但也易冲动缺乏斗争经验和策略,而吴太太要求赔偿也很合理,但她的表现却让人讨厌,她的自私吝啬和大学生的见义勇为比起来确实逊色许多。

(同学们点点头)

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其实也有许多类似“花瓶事件”的小事,但我们总觉得没有必要写,也很少能够写好,关键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它们的精彩,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勤练练笔才能做到。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练笔。

九、布置作业。

师:模仿《三块钱国币》改编或创作小话剧。

[板书设计]

三块钱国币

吴太太(自私吝啬无同情心) 杨长雄(能言善辩有正义感)

赔 赔不赔 不赔

理 和 棋? 情

[教后感想]

同学们争论得很热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笑声、掌声不断。整个课堂结构比较合理,脉络也较清晰,课堂讨论是本节课的高潮比较出彩。我觉得同学们的口才非常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训练,语文的学习就得能说会道才达到目的。

如果大胆再放开一些,整节课都让同学们讨论即使大家争得个面红耳赤也没关系,辩完了再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估计效果会更好一点,但是由于是一场公开课难免有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时间的限制,所以怎么协调好这些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记一次辩论会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记一次辩论会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父母的爱
二十年后回故乡
记一次辩论会
开卷有益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探讨
办公楼毕业设计说明
建筑工程常用术语解释
住宅设计中存在问题刍议
浅谈钢筋工程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迅速提高看图识图能力
简谈如何设计建筑节水型住宅
房地产开发创新研究
某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如何快速看懂结构施工图
工程技术人员的十大忠告
人防电站施工图总结
智能建筑市场要注重经济性
浅谈价值工程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吃水不忘挖井人》随堂练习:提高篇
《王二小》重点字词梳理
《吃水不忘挖井人》趣闻故事:助人为乐的毛泽东
《王二小》重点字词的意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整体阅读感知
《王二小》老师语录
《吃水不忘挖井人》美文欣赏:感恩的回报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者介绍
《吃水不忘挖井人》随堂练习:巩固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难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目标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问题探究
《吃水不忘挖井人》美文欣赏:一杯牛奶
《吃水不忘挖井人》趣闻故事:一饭千金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