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1
《称象》教案
《称象》一文记叙的是一个传说故事。通过两课时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且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词句的训练,促进思维发展,体会到小曹冲之所以能想出比官员们更好的办法,是因为他能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本文的主要事件是称大象的重量,关键是该怎么称,重点段是小曹冲想出的好办法,共4句话,其思维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变成多向思维。对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可以这样安排:
一、揭题激趣,初读感知。
《称象》课题揭示之后,首先应引导学生把题目意思议论清楚。教师提问激趣:象这么重可以称吗?这头又高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他们的办法好不好?小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他的办法好不好?接着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和不懂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自学生字,再让学生分段试读课文。最后进行生字教学。
二、抓住重点,细读明理。
本文重点是称大象的重量,关键是称的办法。小曹冲称大象的办法有4句话,是重点部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曹操是怎样问官员们的?官员们又是怎样议论的?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细读第4自然段,这段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的顺序能不能调换?将曹冲称象的办法按课文顺序读、说、议、画。教师可用投影仪放出两张幻灯片:一张幻灯片是书中的插图,另一张幻灯片是一幅对照图:左上角圆圈内画大象站立的大船,吃水线用红线画在船舷上,画面是装石头的同一艘大船,船沉到吃水线上。讨论:象的重量称出来了吗?为什么可以称呢?曹操的难题被他才7岁的儿子曹冲解决,你们有什么想法?
三、由果溯因,精读对比。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照”是什么意思?小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哪个办法好?为什么?熟读曹冲关于称象的办法的4句话,并抄写这4句话,背诵下来。通读全文,回顾课题。
四、启发想象,课外延伸。
出示下列板书:曹操官员们曹冲称—称大象大秤—→大船(代替)
割块—→石块(代替)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2.按板书想一想,平时用代替的工具解决问题的一个例子。组织一堂《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主题班会。
3.造句:有的……有的……也有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伤心的泪水
- 秋天的菊花
- 目光
- 母亲节的礼物
- 我眼中的朝天椒
- 一个惊喜
- 成语大比拼
- 未来的学校
- 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
- 神奇的魔术
- 后悔的一件事
- 请把赞许的目光投给我
- 合作办报
- 窗边的小豆芽
- 有趣的句子
- 绿色包装可持续应用
- 气候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分析
- 分析生活垃圾的减量效果
- 环境科学实验室创建思考
- 论利用经济手段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
- 城市饮用水水源存在问题与保护
- 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
- 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有机化学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
- 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
- 水环境污染情况及解决措施
- 工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 表面活性剂环境工程中使用
-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1
-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2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6
-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3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1
-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5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 《开国大典》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开国大典》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4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