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本文【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六版块6—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本文【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六版块6—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名作。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

大宋江山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

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

入江西,隆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47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

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复,举头眺

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

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

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

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

处有兴寄。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 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愁苦之情。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了解辛弃疾生平,并拓展阅读他的爱国诗词作品。

2.结合资料,大致了解本首词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萨”是上下结构,书写时不要误写成左右结构。“蛮”字

上半部分有两个竖,尤其注意第二个竖不要写成竖钩。

2.朗读指导

这首词表达的是词人的爱国情怀,朗读的过程中要以理解词句为基础,了解词人

此时胸中那种悲凉、悲愤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通过感情朗读来表

现这种感情。

3.阅读教学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千古名句,学习课文时可以从这个句子入手

,引发对全词意境的感悟。

(2)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手法,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堪称词中的瑰宝。

上阕头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

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现出一座郁

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

突兀之笔。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

广,奔激响溜。”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

之造口。而造口,词境之核心。接着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

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

,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

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

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

泪呵。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

此一江行人的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

京,西北望犹言东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

京亦犹杜甫独立夔州仰望长安。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

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歇拍虽暗用李

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下阕头两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写眼前的景色。赣江原是北流,词人为

抒发胸怀,不受拘泥,在这里言东流。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

江之水向东流。此处若言有寄托,则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

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

,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反观上阕,清江

水既为行人泪之比喻,则东流去的江水也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

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在的意

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故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然

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的心情也很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

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苍茫暮色又具封闭式意味,无异为词人沉郁

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的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

?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实为词人的肺腑之言。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

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禽

经》张华注:“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则云

:“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鹧鸪声声,大概是呼唤词人莫忘

南归的怀抱,也许会勾起他的志业未就的忠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的哀号

吧?结尾两句写朝廷一味妥协,久未光复中原,作者心中满怀愁苦,表现得极其

悲凉。

(3)以下词语供理解课文时参考: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可怜:可惜。

遮:挡。

闻:听。

词的大意: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

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鸣叫声。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先指导学生了解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再从文中找到体现这些心情的

对应内容。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遮:遮挡。

毕竟:终究。

愁余:我满怀愁绪。

闻:听。

(2)积累

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课后积累这样千古传诵的名句。可以适当举几个例子。

第一篇课文抒发的是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之情。

第二篇课文抒发的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

第三篇课文抒发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愁苦之情。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体会本首词的关键在于体会词人“触景伤情”的感受,而体会这种感受的前提是

要了解宋朝的历史,即北宋、南宋两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军事形势等。

学习本首词之前,教师应有重点指导学生进行了解,否则会形成理解障碍。

相关资料

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21岁参加抗金起义,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

2.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清

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再北流,经造口、

万安、太和、吉州、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淳熙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端午节
快乐的美术课
小鱼儿
到桐去玩
爱护小动物
打水杖
打羽毛球
种吊兰
迷人的秋景
花瓶打碎了
快乐的秋游
比“戒”
学滑冰
老鹰捉小鸡
评价作业
党员一岗双责目标管理实施方案
设备管理内容
宿舍钥匙管理规定制度
司机管理规定制度
车辆管理制度
声像档案管理办法
值班管理制度
办公室管理制度印信管理制度
党员服务中心工作制度
外协厂商考核及等级评定办法
卫生管理制度
出差管理制度
公司职工竞争上岗管理办法
文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
员工食堂管理规定制度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事件的宪法学思考(1)论文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及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浅析
中国宪法权利形式体系的完善(1)论文
论亚洲代表性国家宪法实践权威的达致(1)论文
“法治农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1)论文
论公共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试论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
论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论宪政起点处的权利保障-兼论宪法第三十四条(1)论文
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研究
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冲突的问题与出路(1)论文
试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问题及建议
论搞好财务分析工作应把握的原则
基于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研究
《古诗两首》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古诗两首》课文赏读
《古诗两首》中心思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李白 作家史料
《古诗两首》阅读提示
《古诗两首》词语解释
《古诗两首》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作文: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两首》释句导读
《古诗两首》开心积累
孟浩然小传
《古诗两首》结构分析
《古诗两首》相关链接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