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建议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建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4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建议

1、本课识字量比较大,教学时可指导学生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教师进一步指导识字时,重点指导以下字的读音:坦,读“tan”,不读“tong”;持,读“chi”不读“ci”;兵,读“bing”,不读“ping或bin”。指导识记字形,可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挂、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盾”

的左上方是两笔,不要一笔写下来;“兵”

的笔顺提醒学生不要写错。

2、指导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弄懂词语,提出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再指导学习和讨论,着重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部分。

指导学习第一部分,可让学生了解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是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发明过程。最后一段是课文的难点,使学生了解本文所要阐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在引导学生读懂句子的意思后,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

本课叙事简明,学生读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在读懂内容,理解道理后,要了解举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使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这样才能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借发明这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至于坦克发明是不是真的像课文中描写的,可以不去追究。

3、要引导学生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的意思,比如,“难以招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固然”可以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联系发明家想到的钻在铁屋子里,来体会“固然安全”的“固然”,有本来、原本的意思。句子教学要指导学生抓住难句来理解。比如,“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要让学生结合全篇内容来理解,通过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而制成坦克这个事例来体会。“善于”,就是很会观察、很会思考的意思。

4、课后第一题是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自学课文,了解大意后,再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题是围绕课文重点部分,讨论交流的题目。可以在理解词句,读通课文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如果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想象作者的发明过程。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懂得坦克是怎样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的。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讨论文后泡泡,在联系生活实际的拓展中,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第三题是积累词语的练习。可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画下来,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词语的意思和词语好在哪里,在互相启发交流后,再抄写下来。课文中例举的是四个字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抄写时可以不限定在四个字的词语中。

5、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扩展思考的题目,教师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几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军令状
开学了
我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鼓和香草读后感
假如
家庭游戏
春天来了
我爱我的家乡——瓜园
雨天真好
寻找秋天
欢乐的“六一”
《精卫填海》读后感
钢笔与墨水
智救小鸭子
绿荫场上
论电视纪录片
分析纪录片中音响的功能
谈影片《让子弹飞》中的启蒙话语
浅论环境污染责任的适用范围(1)论文
论商标侵权中的“反向假冒”及其法律规制(1)论文
论《非缘勿扰》将生活剧换上偶像剧马甲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立法与完善(1)论文
分析地方电视台节目的平民化
现在进行时纪录片有预期“等拍”探论
浅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1)论文
探讨环境权的社会定位问题(1)论文
论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关系
陈乔恩偶像剧女王的不败神功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方式创新
有关事实劳动关系的思考(1)论文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9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8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7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1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0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2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