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9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⑴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⑵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⑴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⑵指名读生字词。
⑶正音。
⑷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á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à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ǔ”和“shù”,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ǔ”,第二个数读“shù”。
⑸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4、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①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②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⑵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5、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浓烟和烟囱
- 第一次照相
- 参观气象站
- 厨艺大赛
- 我最敬爱的老师
- 我哭了
- 我合格啦
- 我的小鸡
- 与外教零距离接触
- 九江长江大桥
- 我的邻居
- 校园的玉兰树
- 聪明大王(一)
- 我是微风
- 果树一家比本领
- 关于21世纪初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新论
-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试析通识教育角度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柔性
- 试论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 试析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 关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 简析“全面素质质量观”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
- 关于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探究
- 试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关于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探索
- 试论高职会计专业“沙盘模拟”教学法应用的思考
- 试论后现代主义视角的“涉外导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试析高职“两课”教师的自身修养
- 关于高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 我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 要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评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况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杂谈
-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三“巧”
- 利用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传神文笔足千秋──析《林黛玉进贾府》
- 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
- 一曲情动于衷的挽歌──关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解读的教学反思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
-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结构上的意义
- 《林黛玉进贾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鲁迅简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