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1
《掌声》赏析
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促进师生,生生的交往活动,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笔者试以着名特级教师簿俊生校长执教的《掌声》一课,赏析他的教学特色。
一、用情感语言渲染情感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簿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来朗读课文,用机智的回答来启发学生提问,既传情达意,加强感染,又帮助学生理解,引发兴趣,使学生自然沉浸在他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师:小朋友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认识一个人,就想知道他的一些事,你们想知道我的什么?
生:你几岁?
师:你猜猜我有几岁?
生:37。
师:那我太高兴了,越变越年轻了。
生:你多高?你叫什么?你是怎么当上老师的?(簿老师一一作答)
师:大家了解这些后欢迎我来上课吗?
生:欢迎。
师:以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鼓掌。
师:掌声除了表示欢迎,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当别人回答问题说的好的时候。
师:恩,表示赞美,当别人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也要给他掌声,表示什么?
生:鼓励。
师:当别人帮助你的时候表示感谢;当别人没有信心的时候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好的时候用掌声表示赞美,这些都是掌声的作用。今天我们就学习《掌声》这篇课文。
在这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仅凭看似随意却又生动有趣的几句话,就在很短的时间里使原本陌生的老师成为了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心中的愉悦,感受到自己独特存在的价值,师生其乐融融,学生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
二、用情感体态塑造情感形象
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体态胜似千言万语的说教,易于被学生接受,领悟,并能活跃课堂气氛。
因为阶梯教室比较大,听课老师又非常的多,要照顾到大家都能听清楚,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薄老师都要走到学生身边将手中的话筒凑到他的嘴边。我看到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坐得比较远,中间隔了很多人,薄老师很艰难地将话筒凑过去,那位学生也非常理解老师的辛苦,尽量前倾身子,伸长脖子,凑近话筒,配合着老师回答问题。此时,薄老师的举动给了学生十分深刻的影响,使他很自觉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整堂课,薄老师亲切的注视,赞许的目光,一次次鼓励的眼神,强烈地影响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回答问题一个比一个积极,一个比一个出彩。
三、用情感心理激发情感理智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也就是说,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情感的浇灌。当然,情感的浇灌不光是微笑,不光是摸摸孩子的头,教育要触及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从而排挤掉那些自卑,失败的杂草。
师: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有什么表现?
生:她非常忧郁难过。
师:“默默地坐着”前面有一个“总是”,哪些时候默默地坐在那儿?
生:上课的时候。
生:上体育课的时候。
生:放学的时候。
生:吃饭的时候。
师:老师从材料上看到,小英每一天都是第一个走进教室,为什么?
生:因为她腿落下了残疾,不想让同学们看到她一瘸一拐走路的样子。
师:小英默默地坐着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生:要是我的腿不瘸,我也能和同学们一起上学。
生:要是我也能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那该多好啊……
小英所有的这些表现,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卑。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说到一个词,“一声不响”,这种表现叫什么?
生:忧郁。
师:小英照理有一个像我们一样的童年,可她有吗?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谁最善解人意。
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随情适境地投入相应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相一致,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浇灌,他们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表现出了喜爱的情感,薄老师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情感交融,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薄老师巧用情感,营造了轻松的氛围,师生展开思与思的碰撞,沉浸于心与心的接纳,情理相容,情知相促,交往很和谐,课堂显得非常有生命活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20年之后的我
- 猫捉老鼠
- 我和妈妈比童年
- 我的科幻学校
- 端午节
- 做事拖拉的我
- 我想要的机器人
- 吃粽子
- 未来的房子
- 发现宽容学会宽容
- 动物买电扇
- 我的生日
- 端午品粽子
- 只要不泄气,你就是成功者
- 中国最大的红子岛
- 浅谈电力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
- 对药品营销伦理的思考
- 市场营销中产品质量与营销策略问题的诌议
- 谈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 浅谈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
- 市场营销中的定价方法与价格策略探究
- 基于语言学习中心平台的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构建内涵
- 日语「し」类常用动词的语义网络研究
- 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
- 专业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关于戏曲声乐中的共鸣和气息
- 进一步提高语言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反思
- 基于项集的动态客户细分群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送教课)
- 《检阅》教学设计
- 《桂花雨》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3
-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设计
- 《猫》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2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
- 《白公鹅》片断赏析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设计与反思
- 《桂花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