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坐井观天》“说教法”设计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联系插图,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观”“答”“别”“弄”等字可用此种方法;再看插图理解,例如“观”
看的意思),图中指谁坐在井底观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过插图“井沿”理解。最后用查字典检验字义。
识字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字义是识字的关键。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义-看图解义-查字典证义”是理解字义的一种好方法。
2.初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说出图意:(1)小鸟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2)小鸟和青蛙在谈话。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小鸟和青蛙在说些什么?
“轻声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观察插图”,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回答”,这是第二次的读,既理解内容,又能概括主要内容。
3.角色朗读,辨别是非,揭示寓意。这篇寓言以话为主,引导学生同桌和分组分角色有表情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气。再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为了“天的大和小”)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鸟说的对,从“飞了一百多里”看出;青蛙不对,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出)然后讨论:青蛙错在哪里?(错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诉它,它听不进去(很固执),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最后讨论:你读了这篇寓言想到什么?(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见有限,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所见很广),这是不对的)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分角色朗读,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辨别是非,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识字、朗读、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谁来了
- 猫捉老鼠
- 身边的春天
- 为大舅庆生
- 会触电的口香糖
- 去香港迪士尼
- 未来
- 呼噜
- 妈妈第一次开车
- 我好想成为一名设计师
- 我会游泳了
- 放生的故事
- 祖国发展我成长
- 我的童年
- 学洗衣服
- 2009年公安民警个人工作总结
- 市政府信访工作小结
- 企业个人工作总结
- 2009年外企酒店经理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党风廉政建设个人总结
- 保险公司个人总结
- 研究生学年小结
- 教师学期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 宣传部个人工作总结
- 政治老师个人工作总结
- 工商联合会商会个人总结
- 2009年科员个人工作总结
- 公安个人工作总结-思想政治方面
- 公司个人工作总结
- 2009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浅议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的不足及完善(1)论文
-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法解读(1)论文
- 浅论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1)论文
- 论美国与德国对社会保障权的宪法规范模式分析(1)论文
- 试论建立我国双重违宪审查制度(1)论文
- 浅论宪法监督秩序与正义价值的冲突与协调(1)论文
- 关于《宪法》第四章技术性调整探析(1)论文
- 试论我国现行宪法文本的重要缺失(1)论文
- 浅谈结合涉究案件看我国的遣究审查制度(1)论文
- 浅谈我国劳动权的宪法保护及其完善(1)论文
- 浅论民环境权宪(1)论文
- 百年宪政进程中的宪法结构及其发展特点(1)论文
- 论环境义务入宪的路径分析(1)论文
- 浅谈宪法价值目标的构建(1)论文
- 宪法判例浅析(1)论文
- 陆游的诗
- 读到之处:从东坡词看苏轼的人生思考
- 陕西有个山西村
- 《古诗两首》课文解读
- 《古诗两首》近义词反义词
- 《古诗两首》释句导读
- 《古诗两首》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古诗两首》好词好句好段
- 《古诗两首》诗词积累
- 苏轼的文学成就
- 《古诗两首》相关链接
- 陆游简介
- 《古诗两首》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古诗两首》中心思想
- 《古诗两首》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