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2
《笋芽儿》教学杂谈
〖诱导习作欲望 体验习作之乐·赏析教材〗
模仿本是儿童的行为特征,无论是孩子的咿呀学语,还是孩子的蹒跚学步,儿童无一不是在模仿中成长的,小学生模仿作文书写作文无可厚非,但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过多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学生的个性培养相违背。
在新教材中有些课文,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课文教学的空白点,结合文本发挥学生的想像,也不妨为一种写话训练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写话时既可以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己又可以进行合理的想像,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笋芽儿》其中一段:“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啊!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时,我利用课文中省略号这个空白点,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像。
师:笋芽儿还会看到哪些美好的景象呢?
生:小草探出了小脑袋。
生:树木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生:解冻的小溪弹着琴跑下山去。
生:百灵在枝头高唱:“春天来了!”
学生的回答中有的运用了课文中学过的语句,有的进行了创编,学生在模仿中创造,在创造中模仿。从他们歪歪斜斜的脚步中,我还是看到他们正在学中成长。
〖让审美体验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移情,体验情感〗
学生表演是一种将舞台表演艺术移植到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学生在熟读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现作品中的人物。小学生爱动,善模仿,在表演中身临奇境,更能感受到作品的形象,有助于与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产生情感共鸣。
如《笋芽儿》一文中许多处都是有笋芽儿的动作、语言描写,像“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等,通过让学生演一演笋芽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在春雨滋润、阳光的照射下,笋芽儿成长为健壮的竹子的快乐心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
(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成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
笋芽儿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它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学生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试着画出笋芽成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成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版画。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四层按笋芽儿生长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叙,结构相似,内容浅显。如果从头到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学生势必感到乏味。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简笔画教学,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难忘的事
- 爱较真的妈妈
- 我家的蚊子真热情
- 我是能干的小饲养员
- 红领巾你在哪里
- the four seasonsI all like.(我爱四季)
- 象棋大战
- 乡村
- 同桌的孙悟空-自信-成功
- 书像一位老师-------《大侦探小卡莱》读后感
- 桂花的味道
- 写给父母的话
- 成长-快乐-和谐
- 建春门浮桥
- 鱼化石
- 传统文化复兴下的虚像和实像——一种理解、不满与期望
- 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
- 关于情结问题
- 耀州陶瓷艺术发展的思考
-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 中国古典思想中的政治正当性问题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长城学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 论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 对公布学生成绩排名行为的思考
- 十六大后现行宪法修改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社会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保障(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传统也有“发明”的
- 五花八门,含义各别——中国楹联称谓略谈
- 《青山不老》
- 《蟋蟀的住宅》1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 《我不是最弱小的》2
- 《雅鲁藏布大峡谷》
- 《观潮》1
- 《蟋蟀的住宅》2
- 《我不是最弱小的》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2
- 《爬山虎的脚》1
- 《观潮》2
- 《燕子》
- 《燕子》
- 《爬山虎的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