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30
《北京的春节》 整体感知
⑴文章的主旨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⑵文章结构
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
而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可以划分为:
(一)
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
②7自然段(除夕);
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
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
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
(二)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2--16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第四部分(17节):描写新旧社会过春节的不同。
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全文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象棋
- 拔牙记
- 第一堂课
- 欢庆六一
- 课间十分钟
- 庞祖骞趣事
- 老鹰捉小鸡
- 钓鱼
- 小狗
- 由蜜蜂采蜜想到的
- 接力赛
- 给蜗牛找家
- 母亲节
- 童年趣事
- 大象
-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
- 论钢琴的初级阶段教学
- 谈《诗经》中对音乐用途的分类
- 对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
- 对高校学生篮球进攻战术意识的发展分析
- 分析行动学习法在税务执法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 浅谈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
- 浅萨克斯管
- 结合演唱曲目谈歌唱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 全面培养合唱指挥人才的思考
- 浅谈高校音乐教师在现代数字环境下的应对和提升
- 论声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 基于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质量浅谈
- 浅谈歌唱的发声练习
- 对高考体育考生考前调整及指导的探讨
- 《中彩那天》 B案
- 《回声》教学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三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一
- 《风娃娃》教学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一
-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
- 《可贵的沉默》教学建议
- 《中彩那天》教学案例
- 《一株紫丁香》导入设计
-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二
- 《中彩那天》A 案
-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