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30
《北京的春节》 整体感知
⑴文章的主旨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⑵文章结构
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
而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可以划分为:
(一)
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
②7自然段(除夕);
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
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
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
(二)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2--16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第四部分(17节):描写新旧社会过春节的不同。
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全文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鸟试飞
- 卖甘蔗的小姑娘
- 藏鸭记
- 我悟到一个理儿
- 在十字街头
- 黑色的多“恼”河
- 烤番薯
- 爷爷又醉了
- 白妹妹”和“灰姑娘”
- 一次不情愿的剪发
- 狐狸的化工厂
- 梦中之海
- 编外“运动员”
- 井水
- “SOS”紧急呼救
- 中国流通产业发展前瞻(1)论文
- 深圳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1)论文
- 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及其有关问题(1)论文
-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物资流通(1)论文
- 京津塘高速公路给我国公路建设带来了什么(1)论文
- 综合物流中心探要(1)论文
- 第三方物流-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论文
- 世界交通运输ED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论文
-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1)论文
- 内河运力结构调整调研报告(1)论文
- 物流中心功能研究(1)论文
- 加强海铁联运促进物流业发展(1)论文
- 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1)论文
- 第三方物流决策(1)论文
-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1)论文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探究活动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