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30
《北京的春节》 整体感知
⑴文章的主旨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⑵文章结构
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
而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可以划分为:
(一)
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
②7自然段(除夕);
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
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
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
(二)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2--16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第四部分(17节):描写新旧社会过春节的不同。
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全文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珍惜青春
- 读书的乐趣
- 读《小城三月》有感
- 一角钱
- 一千个读书的理由
- 朱熹是怎样读书的
- 给读书一个理由
- 书的另类比喻说法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 好读书,读好书
- 打开青春的天窗
- 读书的乐趣
- 座位
- 珍惜所拥有的生活
- 画
- 罗曼建筑
- 走出绿化中的几个观念误区
- 灵感的源泉
- 堆山造景启动景观建设
- 统一多元的建筑设计方针 超越混乱的价值观
- 浅析我国的绿色城市设计
- 拒绝平庸城雕
- 硬质景观施工图的设计和深化
- 新农村规划设计应注意集约利用资源
- 日本先峰设计师指出:北京酒吧缺创意
- 东大建筑系教授发明新型建筑材料 用于大屠杀纪念馆
- 折衷主义建筑
- 有机建筑
-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 现代主义建筑
- 《花的勇气》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乡下人家》重难点分析
- 《花的勇气》重点字词分析
- 《花的勇气》随堂练习 提高篇
- 《花的勇气》趣闻故事
- 《花的勇气》写作指导
- 《花的勇气》美文欣赏 爸爸的味道
- 《永生的眼睛》趣闻故事
- 《花的勇气》重点字词意思
- 《花的勇气》老师语录
- 《花的勇气》美文欣赏 责任
- 《花的勇气》重难点分析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二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一
- 《乡下人家》老师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