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3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目标确立
学习理解《新课标》我知道目标的制定,首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上的变化,认识的变化,进而关注学习方式转变,最后关注语文知识有没有增长。
所以,我给这篇课文预设了这样几个目标:
1.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预设教学思路
(一)复习巩固识字
[课件出示许多小鱼
瞧,这么多小鱼,他们后面都藏着一个词语呢!有信心读一读吗?(沙滩、水洼、叨念、蒸干、甚至、继续、吸干、成百上千、忍不住、弯腰、不久、在乎)
(二)指导书写“久”和“乎”
1.学生自己观察。
2.老师范写。
3.学生书写,同桌互评。
4.展示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评。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1)学生自己说说读后的体会。[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学生尝试把自己的体验读出来。
(3)在不断的评价中提高朗读水平。
2.让学生仔细看看插图,小男孩是闹着玩的吗?[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指导朗读“‘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1)听了“我”的话,小男孩停下来了吗?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不清楚的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对课文中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在评价中领悟朗读的语气。
3.朗读指导“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1)小男孩边捡鱼扔鱼,心里边想着什么?(看图想象)
(2)是啊,小男孩非常在乎小鱼的安全,那你们在乎吗?老师要听你的朗读才知道。
(3)应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在乎的感觉。
(4)理解“叨念”。
(5)体验读叨念后面的那句话。
4.分角色朗读。
(四)演读2-6自然段
(五)[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让学生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写什么。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谈谈自己和小动物的故事或者在生活中、电视中看到的有关动物的故事。更能进一步树立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设计意图
这一课要深入体会小男孩救鱼时的执着与专注,通过演读是最好的办法。要达到演读的程度,得有个从扶到放的过程,于是我选择了后者,在引导朗读过程中也能尽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低年级识字是主要任务,于是上课伊始就以再现词语来巩固识字,而且能为正确流利读课文打下基础。接下来我从课后选了“久、乎”作重点指导,是因为这两个字是独体字,看似简单但要写得四平八稳并不容易,因此引导他们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中得到提高。
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以下三句话重点指导:
1.“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2.“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3.“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从以上的朗读、演读中体会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接下来安排了拓展的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和小动物的故事或者在生活中、电视中看到的有关动物的故事。更能进一步树立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争做文明公民的倡议书
- 第一次跳山羊
- 玻璃
- 信心的力量
- 我的好朋友
- 美丽的日出
- 一个错别字引起的笑话
- 骗人的惩罚
- 南郭先生后传
- 我进步,我快乐!
- 放烟花
-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暑假,我为自己出书
- 文明只差一步
- 姐姐--老师
- 国家职能观、财政职能及财政支出范围的理论选择
-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 初中化学新教材教改之我见
- 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
- 英语文化动物词
-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想 (一)
- 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探讨
- 高三化学复习中必须注意的四个招数
-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翻译
- 关于化学教学中进行唯物观教育的建议
- 环境执法要与时俱进(1)
- 借鉴西方经验 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体系
- 我国财政的产生与财政的本质
- 化学新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 《白杨》教学杂谈6
- 《白杨》教学设计5第一课时
- 《白杨》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2
- 《白杨》教学设计1
- 《白杨》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 《白杨》教学杂谈5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白杨》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探究感悟
-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1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2
- 《白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