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7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富饶、有趣、堆积、肥料、事业、必将、海防前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背诵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语,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2、认识并初步运用读段方法,抓住重点句的意思,进行读段的训练。
三、 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投影片。
2、其他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
2、 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斜线表示停顿,斜线多表示停顿时间长)
随即插问: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要求学生接读:“有……的,有………,交错着。”
3、 提问: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这样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呢:
问后引读:“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所以----要求学生接读“海水有深有浅”;教师再引读,因为“海水 有深有浅”,所以----要求学生接读“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二、 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介绍了哪些物产?
根据学生回答,形成如下板书:
珊瑚 —— 像……像……
海底 海参 —— 懒洋洋地
大龙虾 —— 全身披甲
(2)、结合图片或投影片认识三种海产。
看图,观察,启发学生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的美丽、多种多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课文在写海参和大龙虾时,用了一些本来形容人的词语,能不能找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总结段意:
这一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些什么物产?
(5)、小结本段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先了解写了哪个地方,在看具体写了什么,再通过阅读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读:
请你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海水中的鱼有什么特点?(多、姿态各异)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鱼的数量多?哪些词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引导学生抓住“成群接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体会。
(3)学生再读第二句,填表,体味鱼的特点:
鱼 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 表示动作的词语 与动作有关的词语
有 的 全 身 布 满 彩色的条纹
有 的 头 上 长 着 一簇红缨
有 的 周 身 像插着 好些扇子
有 的 身 上 长 满 刺儿
3、总结:这一自然段那一句概括了整段的内容?
4、朗读训练,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写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的。
(1)、自学提纲:
A、以“写贝壳”和“写海龟”为依据把第5自然段分为两层,并朗读。
B、哪些词写出了贝壳的特点,哪些词写出了海龟的特点,你对哪些词感兴趣,请你划出来?
(2)、学生分层朗读。
(3)、交流画出的词语,教师板书:
贝壳 :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
海龟 :有趣、庞大
5、西沙群岛不仅是鱼的乐园,是贝壳、海龟的家,他还是鸟的天下,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看一看其余4句话围绕中心句分别讲了什么?
(1)、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四句话之间的联系。
“鸟的天下 树多 鸟多 鸟蛋多 鸟粪多”
(3)、指导感情朗读。
6、学习了2~6自然段,请你谈一谈西沙群岛给你的印象。
三、 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学生质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外婆的资金
- 我爱仙人掌
- 秋叶飘飘
- 我喜欢的电视节目
- 超市买零食
- 我
- 我最高兴的一天
- 我的家乡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养鼠为患
- 冬至圆
- 我长大了
- 我爱看的书
- 有趣的课间
- 早起时快乐
- 基于国际比较的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
-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途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分析
-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 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灵魂
- 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几个问题
- 论尊师观变化下“尊师重教”人文精神的失落
- 积极引导 着力培植 完善机制 开拓创新
- 试论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 试论论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统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 让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
- 论学校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 浅谈坚持就业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 财务公司之金融投资分析数量模型与运用
- 关于相对弱者:高校教师聘任制下教师地位的界说
- 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五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七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五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三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七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十六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五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八
-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六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三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二
-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