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9-07-09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寒食》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课余生活
- 我的小狗叫“利利”
- 洗衣服
- 我的小狗
- 我的表哥
- 太空遨游
- 人类的朋友
- 小学生日记一则
- 我的爸爸
- 秋姑娘
- 我的家乡
- 我的妈妈
- 小鸟死了
- 学钢琴
- 小花猫
- 小型曲式中易混淆曲式的比较
- 声乐演唱艺术及思维
- 我国物流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 近代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 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诱导
- 论二胡演奏的音乐意境
- 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历程
-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
- 幼儿音乐教育初探
- 综合物流中心探要
- 关于防止脱轨与增强铁路行车安全的建议
-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的诗意化特征
- 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放松
- 浅谈音乐欣赏中对美术元素的运用
- 面向21世纪的深圳物流兼论平湖物流基地的发展思路
- 《掌声》教学设计11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4
- 《掌声》说课设计2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2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掌声》教学设计2
- 《掌声》教学设计10
-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1
- 《掌声》教学设计3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掌声》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