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
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平坦漂亮笔直粗壮结实沉重赞叹高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未来的滑板
- 雾
- 未来的黑板
- 论语伴我行
- 下课啦
- 一个意外的发现
- 初春
- 初春
- 未来的环境
- 可爱的小猫咪
- 我的“懒”妈妈
- 梦回海南
- 我爱吹泡泡
- 做风车
- 一次拔河比赛
- 第二季度的入党思想汇报
- 1月党员预备期思想汇报
- 预备党员5月关于端午节的入党思想汇报
- 6月份精简版入党思想汇报
- 预备党员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 2012年第二季度入党思想汇报
- 1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入党思想汇报
- 10年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 大四毕业生5月入党思想汇报
- 第二季度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 入党积极分子5月思想汇报范文
- 法律专业学生的入党思想汇报
- 2012年12月新教师入党思想汇报
- 青年教师2012年入党思想汇报
- 重视英语语言学习,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 赣南客家文化艺术
- 对高职院校英语语言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 英语语言学教学趣在何处
- 如何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 对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探讨
-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
- 节日微博营销巧“借势”
- 试析电力营销工作的现状及有效措施
- 北京超市中服装销售状况与前景的调查分析
- 浅论大学英语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融汇式教学
- 基于学生自主探究的《英语语言学》教学设计原则
-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 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
- 艺术的意义
- 《荷花》片断赏析二
- 《翠鸟》预习解析
- 《翠鸟》片断赏析二
- 《翠鸟》片断赏析一
- 《翠鸟》教学实录二
- 《珍珠泉》教学设计四
-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 《珍珠泉》教学设计三
- 《翠鸟》教学设计一
- 《珍珠泉》教学设计五
-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十一
- 《珍珠泉》教学设计六
- 《翠鸟》片断赏析三
- 《荷花》片断赏析一
- 《翠鸟》教学实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