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燕子》教案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有较强的好奇心,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不够全面、精细,难以抓住特点。这也是导致他们描述事物时往往不够细致准确、缺乏生动性和难以根据事物的某一具体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燕子》一课描绘了生机勃勃、如诗如画的春天美景,赞美了学生熟悉的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课文用词生动准确,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明快。教学本课时,除了完成其他方面的教学任务外,通过引导学生体会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学习作者按顺序细致观察的方法,应成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和教材对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可采取以下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学习。
一、细读课文,体会燕子的特点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每段课文,想想每段写了什么,表现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一段写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整体外形特点:第二段写燕子的到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表现了燕子的可爱:第三段写出了小燕子在飞行中的各种优美姿态,为春天增添了情趣,进一步表现出了燕子的可爱:第四段写出了停歇在电线上的燕子形成的五线谱般的美丽图景。读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的段落让学生讨论(落实课后第二题的要求),总结出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等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顺序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了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之后,可让学生回顾课文描写的先后顺序,教师视学生理解情况,对本文的写作顺序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本文作者是按照由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写春天里的燕子的。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进行观察,是观察景物时最常用的观察顺序,这样观察的结果才会比较全面,表达时也容易做到条理清楚。教师还可联系以往学过的方位观察顺序明显的课文,帮助学生强化这种认识。
三、结合有关内容,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有关段落和语句,并结合观察插图,使学生认识到,作者之所以能把燕子的特点表达得这样生动,不仅做到了按顺序观察,而且做到了对各种状态下的燕子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如写它们羽毛的乌黑光亮,翅膀的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形状,“斜着”身子“掠”过或“横掠”过以及尾尖偶尔“沾”一下水面的姿态,落在电线上像“五线谱”上的“音符”的景象,分别是作者在对燕子的外形、飞行(动态)时的各种姿态、停歇(静态)时构成的美丽图景进行仔细反复的观察,在抓住了它们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又展开恰当联想写出来的。
四、安排相关练习,巩固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
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了按顺序、细致观察的观察方法后,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布置相关的观察和表达的练习,以便学生及时巩固运用学到的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吃饺子
- 狗
- 黑猫警长抓坏蛋
- 我学游泳了
- 小苹果树请医生
- 小猴捞月亮
- 火辣辣的太阳
- 摘葡萄
- 可爱的小鸡
- 枪
- 考试
- 助人为乐
- 这样才是好孩子
- 美丽的荷花
- 天上的小羊
- 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解读
- 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研究
- 制度、体制、隐性规则与政治人
- 影片《让子弹飞》中的启蒙话语
- 民法中的水权制度(1)论文
- 软件的质量责任(1)论文
- 关于行政救济制度的法律检讨
- 谈西方电影名的翻译技巧
- 红色元素在中国伦理电影中的应用与诠释
- “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 动画在现代电影中的地位和价值探讨
- 构建面向现代化的政府权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研究
- 以人权为核心度量发展的四个维度
- 影视剧作品中植入式广告的传播学视野
- 析微电影的前景及其发展困境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
- 《比尾巴》教学设计一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六第二课时
- 《比尾巴》教学设计二第一课时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三
- 《雨点儿》教学设计六
- 《雨点儿》教学设计五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五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 《雨点儿》教学设计四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六第一课时
- 《比尾巴》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四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七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