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燕子》教案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有较强的好奇心,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不够全面、精细,难以抓住特点。这也是导致他们描述事物时往往不够细致准确、缺乏生动性和难以根据事物的某一具体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燕子》一课描绘了生机勃勃、如诗如画的春天美景,赞美了学生熟悉的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课文用词生动准确,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明快。教学本课时,除了完成其他方面的教学任务外,通过引导学生体会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学习作者按顺序细致观察的方法,应成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和教材对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可采取以下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学习。
一、细读课文,体会燕子的特点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读每段课文,想想每段写了什么,表现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一段写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整体外形特点:第二段写燕子的到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表现了燕子的可爱:第三段写出了小燕子在飞行中的各种优美姿态,为春天增添了情趣,进一步表现出了燕子的可爱:第四段写出了停歇在电线上的燕子形成的五线谱般的美丽图景。读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的段落让学生讨论(落实课后第二题的要求),总结出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等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顺序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了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之后,可让学生回顾课文描写的先后顺序,教师视学生理解情况,对本文的写作顺序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明确本文作者是按照由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写春天里的燕子的。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进行观察,是观察景物时最常用的观察顺序,这样观察的结果才会比较全面,表达时也容易做到条理清楚。教师还可联系以往学过的方位观察顺序明显的课文,帮助学生强化这种认识。
三、结合有关内容,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有关段落和语句,并结合观察插图,使学生认识到,作者之所以能把燕子的特点表达得这样生动,不仅做到了按顺序观察,而且做到了对各种状态下的燕子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如写它们羽毛的乌黑光亮,翅膀的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形状,“斜着”身子“掠”过或“横掠”过以及尾尖偶尔“沾”一下水面的姿态,落在电线上像“五线谱”上的“音符”的景象,分别是作者在对燕子的外形、飞行(动态)时的各种姿态、停歇(静态)时构成的美丽图景进行仔细反复的观察,在抓住了它们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又展开恰当联想写出来的。
四、安排相关练习,巩固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
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了按顺序、细致观察的观察方法后,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布置相关的观察和表达的练习,以便学生及时巩固运用学到的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外婆家的小猫
- 一份惊喜
- 快乐晚上
- 看杀鱼
- 找蚂蚁
- 吹泡泡
- 小蝌蚪
- 今天我们去遂城公园烈士陵园扫墓了
- 去打油
- 到外婆家过清明节
- 放风筝
- 游西栅景区
- 擦玻璃
- 老鹰抓小鸡
- 不爱扫地
- 浅谈关于中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 白族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综述
-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三个重要转变
- 开发地方文献资源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 大力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 为经济建设提供有效信息
- 杜定友先生与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
- 民族文献工作的思考
- 简析校长领导的思想转变与艺术
- 试论教育思想转变与观念更新
- 试析如何转变差生工作的思路
- 我馆是怎样为编写地方志服务的
- 试析体育新闻的人文精神
- 关于民族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多样性
- 明晰教学思路 论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 闽台两地图书馆共建共享地方文献数据库存大有可为
- 巧设情境 读悟结合──《颐和园》教学片断
- “一失一得”谈课件的合理运用──《颐和园》教学谈
- 感受美 欣赏美 描绘美──《颐和园》教学案例
- 激活网络环境 优化语文教学──《颐和园》教学谈
- 《颐和园》教学反思
- 《颐和园》一课教学感悟
- 《颐和园》一课教学反思
- 《颐和园》词语造句
- 远程教育下的《颐和园》教学案例
- 《颐和园》教学反思
- 《颐和园》教学反思
- 《颐和园》教学杂谈
- 《颐和园》教学反思
- 《颐和园》开心积累
- 《颐和园》教学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