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14

《陶罐和铁罐》

小学语文第七册其中一篇课外阅读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开门见山:讲台正中是公正人(老师),左边是陶罐的扮演者,右边是铁罐的扮演者,他们头上分别带着涂上彩色花纹的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陶罐的神情是谦虚的,而铁罐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骄傲的样子)。两旁坐着热情的观众。

第一幕:铁罐奚落陶罐

老师开场白: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地问)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 (谦虚地回答)

老师: “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

观众(1):“因为铁罐坚固,不怕碰撞,这也是铁罐的优越性。”

观众(2) :“铁罐认为陶罐经不起它的碰撞才敢这样问。”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铁罐:“住嘴” (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你就会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 (气势汹汹)

陶罐:“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颜悦色)

铁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老师:“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越来越傲慢无理?”

观众(3):“铁罐自以为不怕碰撞就了不起,盲目自大,说话尖刻,不尊重别人,更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

老师:“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观众(4):“陶罐‘争辩’,说明陶罐谦虚并不是懦弱。我们应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不能比长处斗自大。”

老师:“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观众(5):“铁罐蛮横无理,充分暴露了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长处的缺点。而陶罐谦虚但不懦弱,对铁罐的不讲道理,陶罐不再理会它了。”

第二幕:世界的变化

老师: (有感情地对白)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 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渣滓和尘土。

(陶罐和铁罐坐下伏在桌子上)

第三幕:陶罐和铁罐的变化

老师: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用 手拍拍陶罐)

观众(6) :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 (表情惊讶地)

(陶罐慢慢地站起来,弯着身子。)

观众(?) :“真的,一只陶罐?” (高兴得大声叫起来)

老师:慢慢地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 素、美观。 (老师表演)

观众(8) : “多美的陶罐!” “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的。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让自己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有感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感
读《烽火昭平》有感
读《生的喜悦》有感
《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有感
顽强的女孩
读《笑猫日记——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我读《神探福尔摩斯》
读《汲取消化运用》有感
重男轻女的思想何时消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感想
谦让之美
和时间赛跑
论“非法人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
从本案谈假名存折的法律效力
论公司资本制度变革
物权行为理论再认识
十九、二十世纪的德国民法学说
“索尼案”二十年祭——回顾、反思与启示
谈物权法的区分原则
论中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现代化
略论票据时效
论债权的相对性与不可侵性的关系
保证合同的保证期间新析
侵权法的任务
要约、要约邀请与预约的要约
论占有的性质及我国物权法的立法选择
填海造地的物权性质初探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故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猜读,让学生的思绪与作者共舞──兼谈《故乡》一课教学思路
再教《故乡》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关于《故乡》一课的设计摭谈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点滴
《故乡》教学设计
巧借省略号,理解《故乡》主题──对鲁迅《故乡》的一点教学体会
《故乡》教学杂谈
是什么原因“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的?──《故乡》教学小议
《故乡》教学设计
发现──《故乡》教例评析
《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