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初步交流。
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
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 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
(二)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三) 集体主,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增示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 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镒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4 描写恰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三、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封信
- 小鸭子
- 我的小房间
- 快乐的星期天
- 看图一朵香花
- 我爱我家
- 续写《会摇尾巴的狼》
- 日记一则
- 雪
- 七色花
- 运动会
- 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
- 续写《鹬蚌相争》
- 踢足球
- 我的小房间
-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9)法学理论论文(1)
-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 论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最低法律标准
- 农民、民工与权利保护
-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4)法学理论论文(1)
-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3)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13)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14)法学理论论文(1)
-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 试论知识产权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3)法学理论论文(1)
-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15)法学理论论文(1)
-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10)法学理论论文(1)
-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 《白杨》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重点字词梳理
- 《白杨》趣闻故事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之体味篇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老师语录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文学常识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同步作文之范文习作
- 《白杨礼赞》
- 《荔枝蜜》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同步作文之写作指导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设计之讲解篇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重点字词意思
- 《白杨》同步作文之训练素材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同步作文之训练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