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a、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b、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c、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知道实践议论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议论出见解,才能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认识,最终运用于实践。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讨论话题如下: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注意观察、认真书写
1、出示6个生字,并认读。
2、学生指出难写的字。
3、师范写难字,生指出不足点,师改正。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向白衣天使致敬
- 梦
- 演讲比赛
- 错别字
- 学游泳
- 大树
- 贪吃贪睡的小胖猪
- 等明天
- 我当小导游
-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 海底世界
- 骑三人自行车
- 友谊
- 今天的事今天做
- 不要给陌生人进家
- 当前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综述(1)论文
- 论诉讼时效客体(1)论文
- 诉讼制度改革与诉讼法的完善(1)论文
- 再论民事诉讼法典体例结构的调整(1)论文
- 如何在民事审判工作中落实群众路线的方针(1)论文
- 浅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诉”的相互关系
- 刑事诉讼法官当庭认证的若干问题研究(1)论文
- 关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问题[上](1)论文
- 三大诉讼法的两点立法和司法解释缺陷(1)论文
- 人大民事诉讼法学的特色与贡献(1)论文
- 知识产权在先权利的保护(1)论文
- 关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问题[下](1)论文
- 企业名牌经营
- 民事诉讼法的国际协调:在努力与浪漫之间(1)论文
- 审时度势:对现行《民事诉讼法》修订之思考(1)论文
- 伊索生平介绍
- 《狮子和鹿》教后的反思
- 希腊智慧──伊索寓言
- 让朗读感悟和思维训练和谐共振
- 狮子照镜子
- 《狮子和鹿》词语理解
- 《狮子和鹿》近反义词
- 华而不实
- 寓言教学与创新教育
- “华而不实”的来历
- 续写《陶罐和铁罐》
- 鲁迅寓言──螃蟹
- 小狮子都吃些什么
- 《狮子和鹿》教后反思
- 东楚网游园逸趣诗歌讲座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