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燕子》教学片断与思考
一、辩论一
两个句子中的“的”可不可以省去:
(在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查时,唐传岳同学提出来的)
1、“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在这一句中,有点同学说不用“的”显得直接点。但有的同学说要用“的”,这里突出了嫩叶是带黄色的,而不是突出柳丝。
2、“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一句,经过辩论,大家明白了在这里多了一个“的”,朗读中的停顿提升了感情,用“的”比不用好。
二、辩论二
第一、二自然段能否对调:
我昨天在解读这篇课文时,用摄影的画面感来感受课文:
一个摄影师到郊外去拍摄春天的美景,当他用广角缓缓地拍摄着光彩夺目的春天时,突然发现了燕子(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二自然段)他被燕子吸引住了,马上对燕子来个特写(第一自然段),跟着一直追踪着燕子的活动(第三自然段),直到定格了燕子飞累了,停在电线上的美妙画面。
所以,我认为应该把第二自然段放在开头,这样子画面的流畅性就很强。
早上回来跟游老师讨论,她说调换后变得很寻常,平时都是这样写的,而把燕子放到开头,先突出重点,反而有新意,不妨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意见。
课堂上,当我提出这个质疑时,让我惊喜的是,没有同学附和我,而是都有自己的思考,“换”和“不换”各占一半意见。
下面是同学的意见:
同学一:不换,把燕子特点放在第一自然段,突出主题。
同学二反驳:换,摄影师无心拍燕子,但被燕子吸引了,这样也可以突出,成为主题。
同学三再反驳:标题是“燕子”,说明摄影师是有备而来去拍燕子的。
还有同学反问我:如果你是摄影师,你想拍燕子还是拍春天?
在这个辩论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这样看待文章的结构:
写东西,不要千篇一律,如果个个都按照一样的顺序写,还有味道吗?如果我想突出什么重点,我先写什么,再写其他。
跟着让学生翻开单元的习作,提出准备要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直尺的自述
- 我爱夏天
- 打雷和闪电
- 快乐的春节
- 成长的故事
- 抓蚱蜢
- 橘子
- 爸爸妈妈好辛苦
- 一次有趣的试验
- 找春天
- 童年趣事
- 读《匆匆》后有感
- 美丽的花坛
- 童年圣地
- 螃蟹为什么吐泡泡
- 论析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 浅谈果戈理的宗教思想
- 浅谈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个体道德成长的意义
- 电子商务涉税问题的探讨
- 多视角析说税收增长
- 加强税收管理途径的理论分析
- 关于道教山水悟道诗的宗教思想探源
- 无神主义的批判与人本主义的诠释——陈独秀宗教思想探析
- 税收与个人信用制度
- 对新形势下财务报告改进与发展的建议
- 浅谈系统论丰富和发展了辩证联系的特征
- 公共财政对税收体系的要求
- 双主体税种结构面临契机
-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 关于减税问题的四个基本判断
- 教《赠汪伦》有感
- 《赠汪伦》片断赏析及反思
- 《赠汪伦》教学实录
- 《古诗两首》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 《赠汪伦》教学反思
- 献给鸟儿的爱──保护森林
- 《登鹳雀楼》赏析
- 了解我们身边的鸟
- 《“红领巾”真好》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喜鹊能给人报喜吗?
- 飞机为什么害怕小鸟
- 《古诗两首》教学杂谈
- 《“红领巾”真好》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孙双金教学实录──《赠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