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4
《火烧云》教学案例
【背景】
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必须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包括写作教学的因素。固然,两者各有各的重点,但不可能截然分开。其中,仿写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案例】
《火烧云》是篇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霞光、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由于课文以时间顺序来写,突出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而快的特点,在写形状变化时,以出现──样子──变化这种顺序来写,很有特点,于是,以这篇文章中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为仿写点,我设计了教学。
在教学颜色变化一节时,我让学生找出颜色变化多和快的句子,并圈出有关的词语。学生在交流时,都找到了“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等句子。有学生说:“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四个词语我知道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之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说明了火烧云了颜色的多。通过划句子,圈词语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快写具体的,为仿写作好铺垫。
在教学形状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又运用划句子,圈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先学“马”的一节,按照“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它的样子怎样──它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顺序,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内容,学习课文。学生通过自学,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发现这一节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法。另外几节由于结构相似,我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学。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段内容的写作特点。
掌握了写作特点,就为仿写作好了铺垫。在学生清楚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之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仿写“变幻的云彩”,让他们把他们眼睛中看见的千变万化的云,通过描写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写作的方法,老师从扶到放,放手让学生写,学生写得得心应手,兴趣盎然。在交流中,同学们眼中的云果真变化莫测,颜色、形状的变化之神奇让我赞叹,而且,根据自己的喜好,有些学生仿写了颜色和形状,有些学生对云的形状情有独钟。但是,无论是哪种仿写,学生都能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
【反思】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读了课文的句、段,或多或少领悟到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奥妙。再通过仿写把领悟到的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运用到另一结构相似的词句或片段中去。在《变幻的云彩》仿写中,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研究,发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为自己的仿写打下了写作的框架,而课文中对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描写,从出现到样子如何,接着是怎样变化的,作者是怎样动态和静态结合的,都了然于胸,为自己的仿写做好了铺垫。在学生写好的文章中,有的按照整篇课文的结构,仿写他们眼中的云彩变化,有的抓住课文第三部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来进行仿写,写得都非常的美。因此,我觉得阅读时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能轻轻地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惟有这样,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含,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构句的生动性,是仿写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善于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点评】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地钻研好教材,把握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作用,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能把握这条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抓住颜色和形状变化的两小节,通过让学生划句子,圈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仿写的点,然后让学生来仿写,由课内到课外,由简单到复杂,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训练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父亲
- 我的好朋友
- 八只手
- 老师,您真好
- 我的妈妈
- 难忘的老师
- 我的弟弟——张小凯
- 我的好朋友
- 永远的大树
- 当班长的滋味
- 我们这群女孩
- 会“变脸”的爸爸
- 我的好朋友
- 记一位三轮车夫
- 记忆中的老王
- 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武汉将建12个方向高铁网 航空和周边交通串联成网
- 中国古代法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 我国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实现的现状及原因
- 关于微博维权预防群体性事件研究
- 艺术设计虚拟教学团队的构建
- 《21世纪资本论》打击了美国右翼的哪些自信?
- 转基因技术发展及作物产业化的法社会学分析
- 浅析水暖工程的施工管理
- 迎接大众创新的时代
- 死刑替代措施的否定问题研究
- 学生宿舍理应入“户”
- 民法视域下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研究
- 跟大师桢文彦学建筑
- 泥河湾 那遥远的乡愁
- 东晋玄言诗与佛偈
- 现在的高中语文古文少了
- 《拿来主义》说课稿
- 论中学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格
- 语文缺乏质疑精神 只要是课文就应无条件肯定?
- 中考文言文真题解析
- 《赤壁之战》的对应翻译及常识
- 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 古诗词鉴赏方法例谈
- 对小学语文教材汉语拼音编排的两点思考
- 语文教材的文化分析
- 试卷讲评课的十忌
-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要点
- 被语文教材毁掉的鲁迅(中)
- 新教材课后练习的优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