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4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0岁左右的孩子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并没接触太多的科学知识,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结合这一实际来展开。对于恐龙的了解,学生有大量的资料,但并未深入去体会,尤其对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很少,所以资料的补充应作为我班学生的重要学习环节。同时,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我班学生已初步具备理解词、句的能力,但还需要作进一步训练。所以,个案设计应以重点段的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恐龙资料片,激趣导入。

2、读课题质疑。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

1、学生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文中勾画生字词,自主学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教师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如:

“顿”和“吨”要注意读音和字形的区别;“鸽”、“盈”、“捷”注意书写。

三、自读自悟第1~2自然段

1、先说方法:

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朗读第1自然段:

作者把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看似毫不相干的两种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抓住“一支”、“漫长的演化”等词,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3、朗读第2自然段:

了解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抓重点句理解:“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⑴ 理解:

“画卷”和“点睛之笔”的意思。

⑵ 理解:

辽西的发现为什么能称为“点睛之笔”?

四、精读重点段,领悟写法

1、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读第3自然段,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自然地引出下文。

2、深入体会第4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⑴ 默读第4自然段,弄清共有几句话,用序号标出。

⑵ 抽学生说,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点拨。

(这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⑶ 重点体会第二句:

① 齐读第二句。

② 标出冒号后的分句:

3个分句组成一个长句。

③ 引导学生体会各分句的内容:

表格式或小标题式,如:行走──身体形态──性情。

④ 采用引读、对比读等方法,再次体会第二句话的意思:

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重点体会“繁衍”、“形态各异”、“庞大家族”、“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的意思。

⑤ 学生看板书复述第二句话的内容。

⑷ 重点体会第三句:

① 自由读第三句,用序号标出冒号后的分句:

4个分句组成一个长句。

② 学生质疑,互相解答。

③ 引导学生边体会,边完成板书: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骨骼、脑颅、前肢、体表

④ 学生看书将一、二、三句话连起来说:

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

“大约”、“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庞大家族”、“有些”、“其中”、“一些”,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⑸ 体会第四至七句:

学生朗读这几句,体会科学家假想长羽毛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① 他们有哪两种猜想,请学生说一说。

② 前两句讲树栖恐龙在跳跃、降落中具备了滑翔能力,最终主动飞行。后两句讲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⑹ 体会第八句:

① 齐读。

② 为什么说“毋庸置疑”?理由是什么?

⑺ 齐读第4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五、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读第一句后提问:

科学家们还有一个什么美好的愿望?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第二句)

2、“这一历史进程”具体指什么?

六、整体感悟

科学工作者根据恐龙化石,能推测出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七、拓展学习

1、读一读,填一填:

⑴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 )经过( )的演化,( )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 亿万年前,一种( )羽毛的恐龙( )同类,飞向蓝天,

( )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⑶ 地球上的( )恐龙( )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 )身体。

⑷ 数千年后,它的后代( )成一个形态各异的( )家族。

2、读一读,说一说(每组里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第一组:

⑴ 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⑵ 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第二组:

⑴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⑵ 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3、以“走向恐龙”为主题,开设图片、资料展。

【设计意图】

为了突破本课“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和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这一重点,备课组讨论所形成的框架式预案力图以“直击重点段”的方式,采取读──说──读的过程来达成这一目的。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根据我班学生的实情,我对这一思路和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一是对课文设计中的“理清课文线索”作重点处理,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二是在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上,将复述作为体会用词准确性的方法;三是在设计上,让学生背诵感兴趣的部分,让孩子们积累、内化;四是在拓展学习中,主题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设计。力图从这四方面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内化知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课间十分钟
自我整形
假如我是发明家
离群的小鸡
快乐的六一
可爱的小乌龟
抓鱼
我的未来
秋天
我的同学
百合花
路牌
环保卫生,人人有责
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我的收获
范文:工人入党自愿书
怎样填写入党志愿书
范文:大学生入党申请书1
范文:2005年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写入党申请书应注意的问题
格式条款备案申请书
什么是入党志愿书
军校学生入党申请书
业余党校学习汇报
范文: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范文:2005年3月份思想汇报
04年党员自评
副班长入团申请书范文
范文:人民教师入党申请书
范文:共青团员入党自愿书
关于探究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开创现代古筝演奏法先河
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乐的发展
古筝学习现状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幼儿音乐舞蹈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古筝学习的现状
浅谈音乐赏析让音乐走入学生的心灵
谈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宋词音乐对曲式手段的运用
对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
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浅析现代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解决长号的音准问题于润蕾
《日月潭》教学设计七
《日月潭》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
《葡萄沟》教学设想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葡萄沟》教学设计一
《葡萄沟》教学设计二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十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日月潭》教学构想
《葡萄沟》教学设计九
《葡萄沟》教学设计四
《葡萄沟》教学设计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