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梅花魂》教学设计九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课前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吗?他上夜校学习时,老师曾教他一句话:──谁还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心里都揣着一颗中国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敏明唱过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梅花魂》。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它也有魂呢?
(二)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四季
- 卖报小行家
- 未来的学校
- 未来的电脑
- 糊涂警长
- 游绮园
- 快乐的一天
- 过把“老板”瘾
- “夏”雨
- 游蝴蝶泉
- 我的好朋友
- 辞郎洲
- 参观三星堆博物馆
- 我爱腊梅
- 我爱秋雨
- 民主•宪政•美德
- 中国古代法学的死亡与再生
- 论民主与法治社会中的德治法学理论论文(1)
- 生产正义的成本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性恶”与法治
-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效力之比较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欺诈和广告欺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2)法学理论论文(1)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
- 血缘关系与我国行政立法的变迁法学理论论文(1)
- 三峡移民不稳定事件探究法学理论论文(1)
- 法治的基本要件:从法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法学理论论文(1)
- 中国法律史上的民间法
- 关于产权的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 重读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法学理论论文(1)
- 《半截蜡烛》
- 《火烧云》第二课教学设计之四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六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五
- 《火烧云》第二课教学设计之五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 《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四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