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质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2、自读理文
请同学们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快速地读一遍。
3、小组合作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
②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4、交流解疑
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我们举行个男女对抗赛,看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多而且有价值,能难到对方?哪一组能迎难而上,对课文理解深刻,回答准确到位?我们给优胜组授予“智多星”称号。
(学生交流探讨)
相机组织辩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随机板书:两眼直直只有一个念头挖了38个小时
小结: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
二、读中悟情,以读促解,突出重点
1、看看文中有多少个感叹号?集中在哪儿?
2、这些感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重点句段)幻灯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②“是儿子的声音!……我的儿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个安全的出口……阿曼达!”
三、以文激情,开放课堂,升华情感
1、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深深的感动了。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崇敬、爱戴!
四、课后作业
在以下的几个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
1、和爸爸妈妈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的了什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雨天真好
- 家庭游戏
- 鼓和香草读后感
- 绿荫场上
- 寻找秋天
- 开学了
- 春天来了
- 假如
- 钢笔与墨水
- 我爱我的家乡——瓜园
- 《精卫填海》读后感
- 我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 欢乐的“六一”
- 我的军令状
- 智救小鸭子
- 新世纪美术的中西问题
- 论独立民事抗诉再审程序之构建(1)论文
- 论梦与音乐创作的关系及其心理转换
- 世界文化视野中的楚美术
-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 我国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分配之反思与重构(1)论文
- 何为艺术与科学——兼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 论我国林业物权制度的完善(1)论文
- 工业时代的戏剧命运对魏明伦的四点质疑
-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
- 论诉之利益-基于正当利益的司法保护及中国实践(1)论文
- 乡镇为什么是民主化进程的“绊脚石”
- 舞蹈:洋为中用50年
- 论请求权与债权之关系混淆的历史成因与理论对策(1)论文
-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8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4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9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0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3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4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9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8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0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