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5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过年了
- 春天
- 神奇的纸和笔
- 2009年的第一场雪
- 春天
- 我的压岁钱
- 吹泡泡
- 游龙塔/游记
- 我当“老板”了
- 弹玻璃蛋
- 春天
- 忽然,盐不见了
- 心的畅想
- 找春天
- 小兔的蘑菇伞
- 体育与舞蹈艺术的互动性解析
- 体验营销运作流程解析(1)
- 反叛与回归———余华小说读解
- 地方服饰图案的开发与应用
- 关于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思考(1)论文
- 关于民本主义与传统司法论略(1)论文
- 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1)论文
- 钢琴艺术教育的思考
- 中国共产党整党整风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 建设中国特色的法院信访机制之我见(1)论文
- 声乐的艺术表现与提升路径
- 全球化与本土化冲击下的儒家人文精神
- 绿色营销观念与绿色营销策略探析(1)
- 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
-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责任制度的改革(1)论文
- 《要下雨了》随堂练习:巩固篇
- 《要下雨了》教学难点
- 《要下雨了》教学重点
- 《要下雨了》随堂练习:提高篇
- 《要下雨了》相关资料
-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的意思
- 《要下雨了》考点练兵:阅读篇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
- 《要下雨了》重点问题探究
- 《要下雨了》考点练兵:积累篇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
- 《要下雨了》整体阅读感知
-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
-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梳理
- 《要下雨了》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