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首篇课文,是作者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上的美丽风光和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极富形象感和画面感。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对重点语句的朗读、吟诵,理解课文内容,进入文本意境。并在此过程中体悟作者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的加深与升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部分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读懂草原的特点和蒙族人民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部分句子。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听一听唱一唱赞美草原的歌曲。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感知全文
1、揭题导入,初读课文。
2、学习字词:
陈巴尔虎旗 蒙族 鄂温克族 勾勒 渲染等。
3、整体感知:
草原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 品词析句 感受意境
1、感受景美:
⑴ 抓重点句统领品读,回环感受意象美:
读出“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细读课文1、2两个自然段,划找有关句子品读体会。
预设一: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预设二: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预设三: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⑵ 抓画面回环引读,深入感悟意境美:
① 感情朗读,融情入境。
② 引读回环,积累语言。
2、体会情美:
⑴ 音效过渡,打开想象,捕捉画面: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前面引路。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⑵ 紧扣“飞”字,读出疑问,体悟情谊:
① 一读,读出人飞、马飞、车飞,感受“飞”的场景。
② 二读,读出心情、热情、浓情,感悟“飞”的神韵。
三、想象写话 提升情感 留下悬念
1、补白写话:
用一两句写下作者此时此境的感受。
2、交流反馈,提升情感,小结。
3、紧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巧设悬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母校的建议
- 祖国,我亲爱的母亲
- 读《数学应该这样学》有感
- 责任重于一切
- 祖国我为您骄傲
- 耳朵(诗歌)
- 初夏,一抹淡淡的茶花香
- 洗碗
- 冬
- 流泪的旧手帕
- 我懂得了珍惜时间
- 姥姥家的小狗
- 欣赏
- 阳光运动
- 感动
- 浅析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 论舒曼文化合流理论的反思与建构
- 关于解构主义者有关言语行为理论的观点
- 浅谈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
- 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哲学观
- 浅谈汉语语音节奏与民族文化心理
- 试论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中的角色定位
- 浅析施为性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 关于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 试论中文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语法
- 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 浅析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实现的影响
- 论语言、文化与翻译
- 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探究
- 试论文化意识在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中的地位
- 《怀念母亲》教学建议
- 《草原》二
- 《草原》四
- 《草原》六
- 《匆匆》
- 《草原》三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3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5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4
-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怀念母亲》课文简说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2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