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4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我在导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看篆体字“友”,从古文字入手,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需要什么?进而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
我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力求用“美”的课件感染学生。为了让课件更“美”一些,为了让课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优美之处,我在课件中插入了本课的flash朗读素材,集图片、文字、课文朗读、音乐于一体,让学生在听读这一环节充分感知课文;其次在其他幻灯片中,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或用图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丽形象,让学生的视觉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课文的教学环节的名称设计中也突现“美”,主体部分设置了“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等环节,对学生“美”的感知无形中又是一种强化。
二、力求挖出主题的深度,让学生有新鲜感。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二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同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爱护、关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三、力求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美文听读中有美读的示范,又是听的训练;美读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读与说的双重结合;研读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情境演读、习作美文则主要进行写作水平的训练,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四、力求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的,除了听读这一环节,其他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四人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融。走出门是“好心情”;见到老桥是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走进树林是“鸟儿、露珠、树”对“我”的亲密无间之情;与“山中万物”是“互诉心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参观宁波博物馆
- 多彩的春天
- 紫藤
- 母爱
- 春雪
- 我的勤快妈妈
- 粗心的我
- 桃花朵朵开
- 我错了
- 我最喜欢的石头
- 我学会了画画
- 妈妈小时候和我现在——衣行住食篇
- 种花
- 清明扫墓
- 公园里的紫藤花
- 对高职院校英语语言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 对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探讨
- 谈企业能力营销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 英语语言学教学趣在何处
-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
-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描述语言研究
- 教师的支持性语言在小班常规教育中的作用
-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
- 电子信息行业的4P营销策略浅析
- 计算机教育的语言艺术
- 古镇水环境形态语言研究
- 重视英语语言学习,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 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
- 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 赣南客家文化艺术
- 《荷花》教学设计
- 《荷花》教学札记
- 《七颗钻石》评课
- 《七颗钻石》中小姑娘的人性美
- 《荷花》第二课时网络教学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八
- 《荷花》的教学片段
- 《荷花》教学实录1
- 《七颗钻石》中的“六变”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二
-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
-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三
- 《荷花》课堂实录
- 《荷花》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