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詹天佑》教学设计二十三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重点: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进而学习詹天佑的精神。
难点:理解什么叫“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什么叫“中部凿井法”?
三、教学思路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上课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为主,老师参与其中,通过画示意图来解决难点。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
二、交流搜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之前,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遭受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和欺辱的有关资料。
(1)交流搜集资料
(2)交流后点名学生回答问题
师小结:詹天佑就是在面对外国人的讥讽嘲笑下接受任务的,他的任务可说是艰巨。
三、理解课文。
1、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詹天佑是怎样克服的?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部分,一边读一边注上记号。
(2)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2、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是怎样做?怎样说的?这说明了什么?
(1)学生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问题。
(2)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纠正指出。
(3)“毅然”是什么意思?表现詹天佑什么决心?
(4)“精密、周密”是什么意思?从詹天佑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小组讨论交流、师点名回答)
(5)师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詹天佑充满自信的语气)
3、结合示意图,讲解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这两个困难。
(1)开凿隧道。
詹天佑针对山岭的不同特点设计了哪两种不同开凿方法?
①由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
②中部凿井法。
(2)詹天佑的这两种设计方法说明了什么?
师小结:詹天佑真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
(3)詹天佑为解决青龙桥附近坡度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什么线路?
请同学们画出示意图。
①让学生起来说说“人字形”线路的优点。
②从“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说明了什么?
(4)师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5)师:利用现在发达的科技,还可以怎样设计?
四、巩固练习。
1、詹天佑的杰出表现在哪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处美景--我们的社区
- 秋之美
- 我想告诉同学们
- 我爱家乡的橄榄
- 苍兰
- 看哪:垃圾筒里长出了一棵小树!
- 谢谢“总复习”
- 我以前的同桌
- 我爱故乡的梨
- 愉快的植树节
- 我的宠物----小狗
- 小鱼的哭泣
- 难忘的一次放烟花
- 美丽的郑州
- 榕树盆景
- 美国联邦政府审计高风险系列及其启示
- 浅谈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审计
- 澳审计署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及对我国的启迪
- 中美注册会计师造假及监管机制比较研究
- 网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问题
- 美国环境审计的的几点启示
- 试析美国最新反舞弊审计准则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 电子审计程序浅析
- 印度政府审计中的公共投资项目审计
- 加拿大税务审计制度探析及启示
- 德国社会保险审计简介
- 美国政府审计发展及其启示
-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最新发展与启示
- 我国高校投融资绩效审计的理论框架初探
- 磨坊书简
- 《最后一课》课文题解
- 震撼人心的一课
- 《最后一课》汉译及其社会背景
- 《最后一课》结构分析
- 《最后一课》阅读指导
- 《最后一课》中心思想
- 《最后一课》写作特点
- 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 《最后一课》难句解析
- 《最后一课》问题探究
- 《最后一课》研读赏析
-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 《最后一课》学法指导
-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