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30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传》改写的。它以秦国赵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梳理好文章的主要内容,给故事分好段落,写上小标题。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小故事,做好指导朗读,从各个故事中得到认识,最后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
这一节课我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通过解析课题,产生疑问,然后用填空的形式激起学生寻找造成将相不和的方方面面原因。接着质疑:蔺相如立功,是仅仅靠一张嘴吗?激发学生去研读自己喜爱的小故事的兴趣,完成自主探究,再通过合作讨论来裁决,从而感受到了人物的特点。在汇报交流这环节中,我重点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在此,主要通过指导朗读来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品质。“渑池之会”的教学中,除了做好指导朗读外,再结合人物当时说话的心情和场面,给他加个语气修饰词,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接着讨论:在这场较量中,两国是否扯平了?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蔺相如的精神品质。“负荆请罪”中朗读蔺相如的肺腑之言和体验廉颇的言行,使两者的精神品质得到了统一。第三,学完所有的故事后,以将课题改为《蔺相如传》这疑。弄清了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来突破难点。第四,以课后思考练习二为线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并陈述理由,体现了语文的个性阅读。最后我设计了品读古诗环节,通过诵读《赞蔺相如》《赞廉颇》这两首诗,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受到了教育,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但这节课中,还是有些地方做得不足,如:在学生自由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给予的面不够广,发言的时间显得有些仓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 大雨中的快乐
- 去游泳
- 下雨了
- 小白鸡和小黑鸡
- 闪光的蝴蝶结
- 品茶
- 旅游
- 老鹰捉小鸡
- 看小鹅
- 收苹果
- 运动真开心
- 我学滑旱冰
- 金山画王
- 我家来亲戚了
- 试论我国专利权限制制度的完善
- “以房养老”:论一种补充的养老保障模式
- 信息社会背景下警察执法权威面临的挑战及其重塑
-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法制问题研究
- 房屋租赁权性质之我见
- 对无权处分理论的再思考-试析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为背景
- 商标领域合理使用之检讨与重构
- 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一)
- 日本民法百年中的侵权行为法
- 情势变更原则中显失公平认定研究
- 对发表权诸问题的再认识
- 补充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与责任人的追偿权
- 公安机关有效执法监督模式构想
- 探析从民事处分权视角看民事再审程序
- 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二)
- 两种教法 两种境界──《富饶的西沙群岛》听课一得
- 瞻前顾后 强化知识 培养创新──《富饶的西沙群岛》段的教学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近反义词
- 苏东坡悔悟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双峰插云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从西沙群岛的“鱼”和“贝壳”谈起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词语理解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断评析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断实录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