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3
翻新时间:2023-08-05
《鸟的天堂》教案3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第三、四大段。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二)教学过程
1.明确学习任务。
2.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灯片出示。
①找到一对反义词。(清静--热闹。)
②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③小结: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这一段运用了选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3.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2、4、5题。
(2)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仿照第12、13自然段“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的趣事
- 狗自己会治病
- 最敬佩的人
- 我真想变成一只鸟
- 可爱的小猫咪
- 童年趣事
- 我学会了做饭
- 大年一天
- 金金搬家
- 吹灭别人的“生命之火”
- 中秋夜,我想起了……
- 丽江之旅
- 家乡的秋天
- 给汶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 多彩的童年
- 论宪法价值发生的人性基础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再认识
- 传统伦理与和谐社会中国公民人格建构
- 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关于制定自治区自治条例问题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学生宪法权利与学校自由裁量权
- 自然灾害、制度缺失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田地陷阱”
- 权力意志之制约
- 中国建筑环境文化的价值意义
- 遗产税立法若干问题探讨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王天下——殷周之际对中国文化的奠基意义
- 仲裁公平合理原则不排斥法律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 《草原》教学设计5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1
- 《草原》教学设计 2
- 《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 《草原》教学设计 3
- 《草原》教学设计4
- 《草原》一得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草原》教学设计 1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草原》美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 《草原》教学实录及点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