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月光曲》朗读指导
《月光曲》是一篇文笔精美、人文性较强的文章。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感悟音乐家同情贫苦人民的伟大情怀。
一、情感引读
课文第5、6自然段是有关贝多芬与穷兄妹俩的对话,教学这一部分时,我采用情感引读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添加的词语或语气提示等,接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效果甚好。
师(添词):“皮鞋匠站起来(惊讶地)问──”
生(接读):“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
师(添词):贝多芬(诚恳、热情地)说──
生(接读):“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师(添词、提示):“一曲弹完了,盲姑娘非常(惊喜、赞美地)说──
(重读“深”、“纯熟”、“您”。)
生(接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提示):“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且较高的音乐才能所感动,所以他激动地问──
(“您”要适当拉长音读,读出贝多芬为找到知音而激动的心情。)
生(接读):“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这种创意性的添加词语或语气式的情感引读,学生很容易找到朗读的味道,不但了解了盲姑娘是一位热爱音乐且有很高的音乐才能的穷姑娘,而且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敬佩与同情,从而感受到伟大音乐家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二、配乐朗读
课文第9自然段描写了《月光曲》的内容。如何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感悟贝多芬情绪的变化呢?教学时,我采用配乐朗读法。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月光曲》的美妙乐曲,初步感知曲调的变化。接着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地朗读课文,并用笔画出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并大胆地展开想象。最后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作者感情的变化。如学生从“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中体会到此时海面是较为平静的,因此音乐比较徐缓,朗读时语速较舒缓,语调稍平等。
(必要时教师适时范读。)
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与想象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朗读,也使学生从曲调的变化中感悟到贝多芬心情的发展变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表扬
- 唯美友情
- 观《假文盲》有感
- 接种麻疹疫苗
- 巨大的鼓舞
- 珍爱生命
- 留在心里的印象
- 家乡的春节
- 叮咛中的爱
- My school
- 那次,我成功了
- 介绍我的朋友
- 2009,我的心愿是……
- 这一幕感动了我
- 用计者多胜
- 计算机犯罪及其法律对策
- 张居正政治思想阐释
-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法律锲入:政治冲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
- 孤独·疏离·悬置
- 伏羲和女娲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
- 论宪法的权威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再审视
- 中国宪法实施的私法化之路(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宪政的德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礼记·月令》与古代自然法思想
- 庄子的思想世界
- 茶的力量——浅谈中国茶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 让每一个人成其为人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
- 《月光曲》朗读指导
-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3
- 《月光曲》教学谈
-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月光曲》一文教学谈
- 《伯牙绝弦》听课有感
-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2
-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2
-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 《月光曲》案例
- 《月光曲》教学反思
-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 《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赏析
- 《我的舞台》结构分析
-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