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月光曲》朗读指导
《月光曲》是一篇文笔精美、人文性较强的文章。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感悟音乐家同情贫苦人民的伟大情怀。
一、情感引读
课文第5、6自然段是有关贝多芬与穷兄妹俩的对话,教学这一部分时,我采用情感引读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添加的词语或语气提示等,接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效果甚好。
师(添词):“皮鞋匠站起来(惊讶地)问──”
生(接读):“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
师(添词):贝多芬(诚恳、热情地)说──
生(接读):“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师(添词、提示):“一曲弹完了,盲姑娘非常(惊喜、赞美地)说──
(重读“深”、“纯熟”、“您”。)
生(接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提示):“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且较高的音乐才能所感动,所以他激动地问──
(“您”要适当拉长音读,读出贝多芬为找到知音而激动的心情。)
生(接读):“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这种创意性的添加词语或语气式的情感引读,学生很容易找到朗读的味道,不但了解了盲姑娘是一位热爱音乐且有很高的音乐才能的穷姑娘,而且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敬佩与同情,从而感受到伟大音乐家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二、配乐朗读
课文第9自然段描写了《月光曲》的内容。如何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感悟贝多芬情绪的变化呢?教学时,我采用配乐朗读法。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月光曲》的美妙乐曲,初步感知曲调的变化。接着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地朗读课文,并用笔画出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并大胆地展开想象。最后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作者感情的变化。如学生从“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中体会到此时海面是较为平静的,因此音乐比较徐缓,朗读时语速较舒缓,语调稍平等。
(必要时教师适时范读。)
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与想象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朗读,也使学生从曲调的变化中感悟到贝多芬心情的发展变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
- 美丽的校园
- 谁的伞大
- 除夕夜
- 快乐的一天
- 忽然,盐不见了
- 我帮爸爸讲卫生
- 春天
- 妈妈,我错了
- 不能用鞭炮吓人
- 过年
- 文艺委员竞选
- 我的压岁钱
-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 逛书店
- xx局党员下基层方案
- 超市三季度评优活动方案
- 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
- 超市员工春季娱乐健身活动方案
- 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宣传活动方案
- 关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
- 关于开展评选居民满意巡防分队活动方案
- 工商局平安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 超市员工“夏日·勇气”全员军训方案
- 检察院关于开展“营造发展环境年” 活动的实施方案
- 洗化企业广告招标座谈会策划草案
- 创建文明(示范)路工作方案
- 交通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方案
- 预防处置突发性事件应急方案
- 创评“文明信用户”活动方案
- 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工程投资风险管控问题的全面剖析
- 论“微格教学”在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的运用(1)
-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
- 《词汇与短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方法》介绍
- 新型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建构略论(1)
- 科研音乐教育发展的生产力(1)
- 论网络语言特点以及网络语言学的诞生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分析性新闻(1)
- 电视经济信息节目中的视听艺术(1)
- 罗大佑就是我们自己 (1)
- 柴科夫斯基与他的《曼弗雷德》交响曲(1)
- 《中国合伙人》的语言学习视角
- 于家堡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公用工程地下连续墙新型施工法
- 关于改进型泥浆处理系统在某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 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语言态度分析
-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五
- 《阿德的梦》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 《古诗两首》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 《日月潭》第二课时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 《蜜蜂引路》
- 《坐井观天》
-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
-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
- 《快乐的节日》
-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
- 《恐龙的灭绝》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