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6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了大地是球形的结论。他的根据有三点:第一,人往北走时,北边的星星越升越高,而南边的星星越来越低;第二,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第三,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形状所做的科学论证。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现球形的看法。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此,对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再有人持怀疑态度了,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他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严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25万希腊里(39600公里),与实际长度只差340公里,这在2000多年前实在是了不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7世纪末,人们对地球是正圆球的主张开始有了怀疑。1672年,法国天文学家李希通过测定,发现地球赤道的重力比其他地方都小,提出大地是扁球形的主张。
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1735~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
本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公里,极半径为6356.76公里,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公里和39941公里。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其实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摔倒了,爬起来
- 金钱,我恨你
- 爱你的N个理由
- 春天的希望
- 掌上星光
- 为理想,而奋斗
- 飞扬的梦
- 幸福是什么
- 绍兴·水·冬之韵律
- 风雨的隔壁是彩虹
- 父母之爱
- 清水秋词·偶感
- 帮助,让生命绽放光彩
- 瞬间·顿悟
- 谢谢您的爱
- 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刍议
- 试析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的开展
- 关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材料选取的探讨
-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问题
- 试论民办高校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
- 浅论“乒羽”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特点的对比分析
- 试析理工科院校开展人文类讲座的思考
-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探析
- 关于听力精品课程建设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关于独立学院微积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 关于中外比较视野下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反思
-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思考
- 试论地方财经类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
- 试论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 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班主任疏导作用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写作特点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同步练习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鉴赏感悟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问题探究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词语解释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重难点讲解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同步练习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写作特色
- 小城,我心中的梦(演讲稿)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强化练习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自学评估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同步练习
- 我爱我的校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