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6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顾名思义,是“球”形的。不过,对于“球”形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从球形最完美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到了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了大地是球形的结论。他的根据有三点:第一,人往北走时,北边的星星越升越高,而南边的星星越来越低;第二,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第三,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形状所做的科学论证。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也早已提出地球呈现球形的看法。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从此,对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再有人持怀疑态度了,人们便一致把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地球”。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他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严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25万希腊里(39600公里),与实际长度只差340公里,这在2000多年前实在是了不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7世纪末,人们对地球是正圆球的主张开始有了怀疑。1672年,法国天文学家李希通过测定,发现地球赤道的重力比其他地方都小,提出大地是扁球形的主张。

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1735~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

本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公里,极半径为6356.76公里,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公里和39941公里。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其实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身边的种种理由
my family(我的家)
二十年后回学校
我很孤独
生活就是一部电视剧
送别诗
与时间同步
尝试与道理
外婆家的小兔子
我想发名未来的学校
雪花儿飘
忐忑不安的考试
In the zoo(在动物园里)
不解又神奇的梦
人生的感悟
大学生检察院公诉科实习报告
保险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毕业生图书馆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水工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工科机械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书店实习报告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实习报告
大学生教育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支教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假期家教社会实习报告
大学生检察院实习报告范文
工程测量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电视台实习报告
大学生总结性实习报告
从身份到契约(4)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12)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13)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9)法学理论论文(1)
法和正义的发现与程序中的对话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14)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8)法学理论论文(1)
重新解读男女平等的法律含义(3)法学理论论文(1)
道德的负收益危机(10)法学理论论文(1)
从身份到契约(5)法学理论论文(1)
法和正义的发现与程序中的对话(3)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11)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10)法学理论论文(1)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4)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法学理论论文(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第三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材简说
《窃读记》教学设计11第二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10第一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建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6
《窃读记》教学设计4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窃读记》教学设计5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7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