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质疑演绎精彩──《三个儿子》教后感
那堂语文课上《三个儿子》,临近课末,想小结全文时,不想一个学生已经急不可待地提问道:“老师,老爷爷怎么只看见一个儿子?”提问真是恰到好处,正是我想问学生的。学生质疑再请学生解决,不正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吗?我大大地表扬了该同学,然后有些得意地请另一位学生回答,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一个儿子翻跟头翻到远处去了。”啊?居然错了!还是学习委员呢。我满怀希望地再请另一位学生作答,答案同样的令人咋舌:“因为两个儿子被妈妈们挡住了,老爷爷看不到。”真是令我啼笑皆非,自以为一目了然的问题,学生居然屡屡出错。
怎么办?举手的还有几个,我也清楚其中会有我满意的答案。但是,教学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孩子们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堂中教师以为简单的问题,一位学生答错了情有可原,接连两位学生答错就绝非偶然。看来,症结在于学生并未真正读懂课文。
于是,我请学生再一次自由地轻读,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三个儿子是怎么做的?然后划出三个儿子具体做法的句子。
一个在翻跟头,一个在唱歌,另一个在提水……
“你最喜欢谁?”我换个角度,孩子们满脸兴奋,小手高高扬起。
我随便叫了一位,答曰:“我最喜欢帮妈妈提水的孩子。因为他很孝顺。”我满意地笑了,暗想:看来,学生已逐渐走出“误区”,与我预设的目标逐渐“接轨”。正当我准备来个完美收场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很喜欢翻跟头的孩子,因为他跟头翻得实在太好了,就像车轮在转,妈妈看了能消除疲劳呢。”经他这么一说,另一位孩子也忙不迭地发表高见了:“我也喜欢会唱歌的孩子,因为他的歌唱得真好听!”
是呀,会翻跟头是棒的呀,何况翻得像车轮在转;歌唱得好听也很能干呀,为什么不能喜欢他?孩子们说的确实是心里话。要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但也要立足于文本的价值取向呀。可文本的价值取向是要孝敬父母,我硬灌吗?不行。绝不能以自己成人化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堂中最通俗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就是读书,还是让孩子们读书吧。我渐渐镇静下来,先对学生来个“将错就错”:“既然喜欢,那就请大家用欢喜的语气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孩子好吗!”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孩子们完完全全地投入了朗读,一个个读得津津有味。
然后引导他们再次读第八自然段:“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这一段学生早已读过,并且也有学生答出妈妈们拎着的三桶水很重。可我忽视了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没有采用一些适合孩子的富有情趣的教学形式。毕竟现在的孩子很少提水,想让孩子把握文本的情感,必须换个角度,链接孩子的生活,唤起他们心中劳累的感觉,进行移情体验。
“你有没有非常累的时候?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这一问,孩子们的记忆闸门打开了。一生说:“有一次,我跟爸爸去爬山,一开始我还爬得挺快,可还没爬到半山腰,我就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背痛了。”
另一生手舞足蹈说:“搬家的时候,我搬自己的小盒子,盒子里只放了三本书,走了一小段路,我就累得胳膊都痛了,只好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到了新家。”
这下激起了更多学生的类似经验,想说的人很多,于是请孩子们同桌互说。
此时,再回过头引导学生读第八自然段:“是啊,课文中三个儿子的妈妈就是这么累。多沉的一桶水哪!水直晃荡,三个妈妈?”
“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真没想到,有了自己的体验,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孩子们可以读得这么声情并茂。我趁机问:“此时,妈妈们最需要的是?”
“儿子的帮忙!”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趁热打铁:“是啊,能唱歌固然好,会翻跟头也不错。可是,当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给妈妈送去帮助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也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能称得上是好儿子。那么现在你知道老爷爷看见的是哪一个儿子了吗?”“帮妈妈拎水的儿子!”一切水到渠成!
通过此次课堂实践,我深感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
1、要敢于让学生质疑: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一个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应自觉加强教学基本功、书籍阅读量以及临场应变能力,随时作好接受学生质疑挑战的心理准备,果断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平台,
真正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2、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
课前,教师细读文本、潜心会文,对文本的解读透彻到位,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教师精心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留足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空间,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把握课堂中的生成点,敏锐捕捉学生即兴闪现出来的疑问,予以引燃,并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究,从而引领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愿做笼中鸟
- 我的外公
- 查字典
- 学骑单车
- 我的梦
- 奥运有感
- 墨水瓶打翻以后
- 续写《坐井观天》
- 快乐的除夕夜
- 鸟巢和水立方
- 找春天
- 爸爸,我懂您了
- 春天来啦
- 春天来了
- 串门
- 谈藏族传统司法制度初探(1)论文
- 社会公正、社会主义遗产与社会民主主义
- 后极权和东欧知识份子政治
-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近代化进程论略
- 关于两汉县级管辖下的司法制度的简述(1)论文
- 销售预测风险的管理研究(1)
-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忠实践行“三个代表”
- 刺绣的形式特点探析
- 对儿童家具绿色营销策略的探讨(1)
- 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艺术设计在多媒体中的可行性
- 《隋史遗文》与晚明评话及民众心态
- 学院艺术设计人才培训模式论述
- 试析崔莺莺《闹简》《赖简》的原因
- 关于“文化产业”定义的一些思考
- 《四个太阳》考点练兵(二)
- 《四个太阳》教学难点
- 《四个太阳》随堂练习:提高篇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二)
- 《四个太阳》考点练兵(一)
- 《四个太阳》重点语句探究
- 《四个太阳》教学重点
- 《四个太阳》写作指导
- 《四个太阳》范文习作:春天
- 《四个太阳》重点字词梳理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 《四个太阳》趣闻故事:后羿射日
- 《四个太阳》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四个太阳》教学目标
- 《四个太阳》随堂练习: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