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6
让情感充满课堂──特级教师簿俊生执教《掌声》赏析
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促进师生,生生的交往活动,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笔者试以著名特级教师簿俊生校长执教的《掌声》一课,赏析他的教学特色。
一、用情感语言渲染情感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簿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来朗读课文,用机智的回答来启发学生提问,既传情达意,加强感染,又帮助学生理解,引发兴趣,使学生自然沉浸在他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师:小朋友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认识一个人,就想知道他的一些事,你们想知道我的什么?
生:你几岁?
师:你猜猜我有几岁?
生:37。
师:那我太高兴了,越变越年轻了。
生:你多高?你叫什么?你是怎么当上老师的?(簿老师一一作答)
师:大家了解这些后欢迎我来上课吗?
生:欢迎。
师:以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鼓掌。
师:掌声除了表示欢迎,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当别人回答问题说的好的时候。
师:恩,表示赞美,当别人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也要给他掌声,表示什么?
生:鼓励。
师:当别人帮助你的时候表示感谢;当别人没有信心的时候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好的时候用掌声表示赞美,这些都是掌声的作用。今天我们就学习《掌声》这篇课文。
在这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仅凭看似随意却又生动有趣的几句话,就在很短的时间里使原本陌生的老师成为了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心中的愉悦,感受到自己独特存在的价值,师生其乐融融,学生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
二、用情感体态塑造情感形象
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体态胜似千言万语的说教,易于被学生接受,领悟,并能活跃课堂气氛。
因为阶梯教室比较大,听课老师又非常的多,要照顾到大家都能听清楚,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薄老师都要走到学生身边将手中的话筒凑到他的嘴边。我看到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坐得比较远,中间隔了很多人,薄老师很艰难地将话筒凑过去,那位学生也非常理解老师的辛苦,尽量前倾身子,伸长脖子,凑近话筒,配合着老师回答问题。此时,薄老师的举动给了学生十分深刻的影响,使他很自觉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整堂课,薄老师亲切的注视,赞许的目光,一次次鼓励的眼神,强烈地影响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回答问题一个比一个积极,一个比一个出彩。
三、用情感心理激发情感理智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也就是说,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情感的浇灌。当然,情感的浇灌不光是微笑,不光是摸摸孩子的头,教育要触及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从而排挤掉那些自卑,失败的杂草。
师: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有什么表现?
生:她非常忧郁难过。
师:“默默地坐着”前面有一个“总是”,哪些时候默默地坐在那儿?
生:上课的时候。
生:上体育课的时候。
生:放学的时候。
生:吃饭的时候。
师:老师从材料上看到,小英每一天都是第一个走进教室,为什么?
生:因为她腿落下了残疾,不想让同学们看到她一瘸一拐走路的样子。
师:小英默默地坐着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生:要是我的腿不瘸,我也能和同学们一起上学。
生:要是我也能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那该多好啊……
小英所有的这些表现,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卑。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说到一个词,“一声不响”,这种表现叫什么?
生:忧郁。
师:小英照理有一个像我们一样的童年,可她有吗?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谁最善解人意。
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随情适境地投入相应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相一致,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浇灌,他们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表现出了喜爱的情感,薄老师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情感交融,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薄老师巧用情感,营造了轻松的氛围,师生展开思与思的碰撞,沉浸于心与心的接纳,情理相容,情知相促,交往很和谐,课堂显得非常有生命活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表弟的一封信
- 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
-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致2008奥运健儿的一封信
- 建议书
- 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 致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封信
- 给杨利伟叔叔的一封信
- 给叔叔的一封回信
- 给李欢的一份信
- 致外国朋友的一封信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给北京2008奥运会的一封信
- 给外公一封信
- 给葛冰的一封信
- 关于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现状综述
- 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 试论新资助体系下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探析
- 关于加强现代大学管理中的文化建设
- 关于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双向情感投入策略之我见
- 试论《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教材评价
- 试论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海西高校大学生创业对策性研究
- 关于高校舞蹈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探析
- 对于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
- 关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 试论高职院校《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教学改革探索
- 试论自主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 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 简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诞辰
- 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约翰·济慈的美学历程
- 叶赛宁的书信:窥视心灵之室的后窗
- 《外国诗两首》课文题解
- 《外国诗两首》写作特点
- 叶赛宁的爱情悲剧
- 叶赛宁是我生命的主角──专访莫斯科叶赛宁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著名电影导演兼演员谢·尼戈年科
- 雨夜
- 《外国诗两首》结构分析
- 美丽的夏夜
- 早逝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 聆听一位乡村诗人深情的吟唱──读叶赛宁的《我沿着初雪漫步》
- 《外国诗两首》学法指导
- 叶赛宁的农村诗
- 《外国诗两首》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