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1
《颐和园》一课教学感悟
本课的第二课时就具体来感受颐和园怎样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了。课前做好了演示文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图文结合,每学习一处景物都出示相应的图片(幻灯片)。在了解仁寿殿这一处建筑时,先出示了殿内部精美豪华摆设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们默读描写仁寿殿的这一部分内容,看看仁寿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旁边做出简单批注,为什么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用笔画下来。对这一处建筑的了解是由老师带着学习和体会,也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另外僠处建筑的了解是采取自学的形式,自己喜欢哪处就学习哪处,方法与学习仁寿殿的一样,给出学生自学的时间,学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最后在全班汇报,同时把课前查到的有关资料向同学们加以补充介绍。
由于学生们已具备批注的能力,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因此对每一处建筑的特点能够找出来,并能体会出课文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习作就是选择一处自己印象深的景点进行描写,学生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掌握了总、分、总的叙述顺序;详写和略写;用数字说明及由点到面的写作方法等,这些对这次习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原以为学生答不出来的问题,却出乎意料地答得很好。比如:仁寿殿的特点应是充满皇家气派,我事先觉得学生说不出来皇家气派这个词,然而却说出来了。在学习长廊这一部分时,有个学生在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居然说出了由点到面的写作方法。
另外,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每了解一处建筑时,都应该联系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这个总体印象。又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我找了很多图片来辅助教学,教法上比较陈旧,这一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学习一处建筑,由学生们自己查资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爸爸
- 蚂蚁的建议信
- 桔树
- 一张旧照片
- 可爱的妹妹
- 我有一个“朋友”
- 我发现……
- 永远把秋留住
- 神奇的海洋球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
- 我的妹妹
- 给温总理的一封信
- 吹泡泡
- 我读书我快乐
- 摘葡萄
- 从“民工荒”看我国工人工资制度的建设/周鸿君民法论文(1)
-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 论翻译中的矛盾:忠实、科学与艺术
- 视域融合视角下翻译注释策略
-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
-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 论英汉翻译的不对等性
- 票据质押法律问题探讨(1)论文
- 西方绩效预算理论与实践对我国财政管理的启示
-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 从公共财政角度看地方事业单位改革
- 近代农民负担与国家财政条块分割体制
- 谈新闻英语中比喻修辞格及翻译
- 农民工维权途径的实效调查(1)论文
-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
- 《月亮的心愿》教案1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5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二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1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3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一
-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三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片段及其评析
-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一
-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一
- 《月亮的心愿》教案2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2
-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二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4
- 《看电视》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