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
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
(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
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
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
(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
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
(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
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
客中送客。
(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3、柳:
“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
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
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
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再也忍不住了--美味的小龙虾
- 父母无私无价的爱
- 母爱的巢
- 不及格的考卷
- 秋水广场的喷泉
- 感动心灵
- 今天真热啊
- 太阳是怎么出来的?
- 襄樊的护城河与古城墙
- 扎发髻
- 韵
- 两只小鸟
- 溗泗旅游(一)
- 美丽的体育公园
- 小熊拍照
- 阿喀琉斯:西方的文化传统与中国的文学接受
- 从辩论赛看中西方文化
-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差异
- 阿尔弗雷德与英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及讲授策略
- 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 论延安西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与矛盾
- 渗透中西方文化意识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 英语电影的特征及其西方文化渊源初探
-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华人导演李安电影研究
- 《国王的演讲》中英国文化的透视
- 外语学习与西方文化
- 从奢侈品消费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两百年前的英国文化热
- 论全球化时代的西方文化霸权
- 《愚公移山》说课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多义词辨析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