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文本链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文本链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文本链接

1、联合国:

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联合国宪章规定,其主要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2、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简称“维和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所以亦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时跟各国特种部队不同,它必须公开自己的存在,必须行进在最引人注目的公路、广场,热闹地段等公开场合。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起,共有110个国家派出过维和人员。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军人和警察)总数至1996年9月12日为3万人。从1948年联合国派出第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到1998年10月,已有一千五百多名联合国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丧生。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中国首次109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3、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埃及):

任期:1992~1996年

布特罗斯·加利先生1922年11月14日生于开罗。他于1987年成为埃及议会议员,并自1980年开始,为国家民主党秘书处成员。在他就任联合国秘书长职位以前,又担任过社会主义国际的副主席。

1992年1月1日,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成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开始为期五年的任期。1991年12月3日大会任命时,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先生担任埃及主管外交事务的副总理,这一职位自1991年5月开始。1977年10月至1991年,他担任外交国务部长。

布特罗斯·加利先生作为一位外交家、法学家、学者和著作丰富的作家,长期从事国际事务。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获得二十四个国家的授奖和荣誉,除埃及外,包括:比利时、意大利、哥伦比亚、危地马拉、法国、厄瓜多尔、阿根廷、尼泊尔、卢森堡、葡萄牙、尼日尔、马里、墨西哥、希腊、智利、文莱达鲁萨兰国、德国、秘鲁、科特迪瓦、丹麦、中非共和国、瑞典和大韩民国。他还荣获马耳他主权军事勋章。

3、现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科菲·安南,加纳人,是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也是出身联合国工作人员行列而当选的第一位秘书长。他于1997年1月1日就职。2001年6月29日根据安理会的建议联合国大会正式任命安南先生连任下一届秘书长。

安南先生就任秘书长后的优先措施是:通过全面改革方案恢复联合国的活力;加强联合国在发展和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传统工作;鼓励并提倡人权、法治以及《联合国宪章》所载的关于平等、容忍和人类尊严的普遍价值观念;恢复公众对联合国的信任,向新的伙伴伸手,套用他的话说,即“使联合国更接近人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钓鱼
一次特别的游泳
20年后的我
20年后的肇庆和母校
我帮妈妈做件事
公园
一诺千金
美丽的白洋淀
登长城
神奇帽子
夏天来了
爸爸,我想对你说
笑声
可爱的小白兔
这就是我
德国竞争法中的卡特尔制度民法论文(1)
民法文化初探民法论文(1)
物权逻辑形态与物权立法的逻辑定位民法论文(1)
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重新思考民法论文(1)
从合同债的义务群看缔约过失责任的若干问题民法论文(1)
浅议占有改定的善意取得制度适用民法论文(1)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民法论文(1)
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民法论文(1)
法典的规范配置
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的发展及我们的思考民法论文(1)
我国民法典:序编还是总则民法论文(1)
一物一权原则质疑
论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民法论文(1)
环境法的污染者负担原则研究民法论文(1)
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当事人行为解读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6
《称赞》教学设计4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片断
《风娃娃》教学设计2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2
《称赞》教学建议
《风娃娃》教学设计3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5
《风娃娃》教学设计 片断
《称赞》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称赞》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3
《风娃娃》教学设计4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4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