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31
激活文字 涌动生命──《触摸春天》第二轮公开课教学反思
叶澜老师曾经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讲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飞的故事。作者以别于常人的细腻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盲女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而更重要的是作者被这一小小动作所感动着。
课堂回放:
第二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学伊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今天老师就同大家一道走进文字的心灵深处,跟随安静去触摸春天吧!下面请几位同学接力读全文,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上课伊始,我将“竞争激励的机制”引入到了课堂,“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然后揭示新课。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课文中描绘的哪些画面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花香间流连──花丛中穿梭──准确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拢住了一只蝴蝶──放飞蝴蝶。接着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认真地读一读描写这幅画面的文字,想一想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来吗?学生找读,感悟,旁注,老师巡视并个别指点;然后然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在进行交流。
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体会文本内涵。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想象的翅膀展开以后,又引导学生诵读、品读、想象读等等,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品中读。经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无声的文字转化为了有声的鲜活的语言。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画面。
这就是我的一节语文课,一个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比美妙的语文课。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清、精心契心,在语文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好一个
- Happy All Fools’Day
- 家庭智力赛
-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 捞月亮
- 我帮妈妈做家务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我有一个小秘密
- 爱的小屋
- 令我后悔的一件事
- 捕鼠记
- 记一件令我难忘的事
- 吃早餐
- 有趣的游戏
- 逛早市
- 对数控车床实作教材的几点思考
- 遗传算法在试题组卷中的应用
- 网上订房之我见
- PBX濒临被取代的危机—论程控交换机的生存与发展
- 信息时代与思维方式变革
- 电气设备及其接地装置的运行维护探讨
-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1)论文
- 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之探讨(1)论文
- 软交换技术
- 关于劳动合同立法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上)(1)论文
-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若干问题探讨(1)论文
- 网路化组织与网络式组织
- 对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 PowerBuilder和MapInfo的集成开发技术
- 信息传输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的
- 《山中访友》教后记
- 让学生品尝合作的快乐──《山中访友》教学随笔
-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 又逢春天──《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 人树相融感受情境──《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 珍奇胜景 难忘之旅──《山中访友》浅析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 《山中访友》第六自然段的锦上添花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课堂因老师而精彩──听王小利老师的《山中访友》有感
- 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 发现美 感受美──《山中访友》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