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断及设计】
一、初读课文,建构对父亲的初步印象
让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初步感受“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二、改变文章结局,出示第一个结局
这位父亲不顾其他父亲以及警察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38小时,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简单讨论这个结局出现的可能性,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引领学生三次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父亲”。再次改变结局,出示第二个结局:这位父亲不顾其他父亲以及警察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38小时,最终不但没有救出自己的儿子,反而引起爆炸葬送了自己的生命。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学生或许是被父亲的坚持所感动吧,即使出现了这样残酷的结局,也毫不犹豫地觉得他了不起。
三、续写结局,表达对父亲的敬佩之情
在深入解读了父亲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课文结局,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用自己的笔表达出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也可以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在场的人们会怎么样对这位父亲说,再组织学生交流,交流后小结延伸到生活中说说自己身边的亲情,在交流中结束全课。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不长,也没有难懂的词句,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被课文所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为此,我抓住一个问题“你是否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设计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感想和收获颇多:
1、教师的语言过于平淡,没什么感染力:
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极为重要的,但情境创设后,学生未必能进入情境,这就尤其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感染力。声情并茂地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语文学习。今天我自己教学中,语言就不具感染力,因而学生始终徘徊在情境之外,难以进入课文情境中。
2、进行到最后,让学生想象周围的人们会怎么对这位父亲说时,此时,学生的发言可谓精彩纷呈,但我没能捕捉到这些精彩之处,让学生以合适的语气再去读去说,去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
我觉得课堂中应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并积极进行情感体验。语文课要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当然教学并不排除“告诉”。高明的“告诉”应该是与学生的探究的结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走过四季
- 走过四季
- 我从报刊中学到了语文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我从广告中学到了语文
- 走过四季
- 我从聊天中学到了语文
-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 走过四季
- 感受自然作文
- 我从影视中学到了语文
- 拒绝自然
- 走过四季
- 感受自然_秋天篇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公报的结构
- 履历写作格式
- 领导讲话稿写作要领
- 工作计划特征和写作特点
- 学校工作表现证明
- 面试村官的自我介绍
- 如何起草汇报材料
- 自然基金申请书的写作指导
- 履历表的写作与送发
- 通报的格式、写法
- 提纲的写作及范文
- 公函的格式、写法
- 会议预备通知格式与范文
- 通知的格式、写法
- 考察材料的格式
- 施工测量方案
- 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定义
- 如何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
- 安全帽小常识
-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 通廊式居住建筑
- 试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 现浇整体楼梯应怎样立模
- 无线测试塔工程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方案
- 试论建筑钢结构的稳定设计
- 工业建筑特点与分类
- 测量在钢箱梁顶推施工中怎样实施监测
- 客货升降梯安装方案
- 试论建筑节能墙体保温材料的对比
- 道接口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雷雨》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最大的“书”》 老师语录
-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1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整体阅读感知
- 《最大的“书”》 相关介绍
- 《最大的“书”》 范文习作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点问题探究
- 《雷雨》 整体阅读感知
- 《最大的“书”》 重难点分析
- 《最大的“书”》 知识点精析
- 《雷雨》 重点字词意思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知识点精析
- 《雷雨》重难点分析
- 《雷雨》 考点练兵2
- 《最大的“书”》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