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2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牢记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历史文物。
2、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
读、议。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座世界上最闻名最壮观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圆”。这就是圆明园(板书)。可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从前的辉煌,看到的只是残垣断壁,它已被毁灭了。(补充板书,课题完全出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学习了一、二自然段,回忆一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激发爱的情感
1、(随生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从前的圆明园除了布局精美外,还有什么让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让我们随着悠扬的古典音乐再次走进圆明园。
2、课件出现,师配乐朗读3、4自然段。
3、游了圆明园,你有什么感受?
4、想读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四自然段。
5、默读,思考:
圆明园有什么景点?文中有不少连接词,待会儿交流时,尽量用上它们。
6、生回答,师板书:
有……也有……还有……
7、学生介绍关于圆明园景点的资料,师出示几幅景点让学生选其中一幅谈感受。
8、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就汇聚了天下迷人的景色,面对着人间奇迹,你心中会升腾一种什么情感?带着这种情感读2~5句话。
9、指名读,介绍好的读书经验,然后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10、指名读自己的认为写得最棒的句子,其他学生评,再读。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11、圆明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不但建筑宏伟,里面还有什么?
12、学生回答,师板书:
不但……还……
13、出示几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师举一个小例子,指名学生带感受读第四自然段。国宝多得用一个词可以概括成什么?让我们自豪对每个人说。
(生齐读最后一句。)
而今天,我们再也自豪不起来,骄傲不起来了,当年如此辉煌的圆明园已变成了这副模样(师课件出示:废墟)是谁毁灭了圆明园,他们是怎样做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激发学生恨的情感
1、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用书上的词来概括。
2、(出示第五自然段)“统统掠”是怎么掠?“任意毁”是怎么样毁?指名读:
他们简直就是强盗,可恨的是能拿走得都拿走了,再可恨的是能搬走的全搬走了,最可恨的是搬不动的全毁了,最憎恨的是哪一把大火。男生齐读后三句。
3、想亲眼目睹火烧圆明园的场面吗?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再回到1860年10月18日这一天。
(放录像。)
4、想说点什么呢?生自由表达。齐读,读出心中的恨。
5、什么都没有了,师板书:前面加“没”生跟读。
6、回过头再看这段话(师出示第一段话)你就会体会作者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告诉全世界的人们。
(生齐读。)
7、一切都没有什么?(师擦去板书,只留课题)再读课题,谈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
(生不同体验的读。)
四、拓展升华
假如此时,你就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对自己说,对同学们说,对全中国人说都可以。先小组交流一下,再指名说。
总结:
圆明园的废墟始终伫立在哪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为让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没)有……也(没)有……
(没)有……也(没)有……
不仅(没)有……也(没)有……
不但(没)……还(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参观世界八大奇迹馆
- 吊扇
- 夏天的色彩
- 坐火车真好玩儿
- 蝉
- 我的篮球服
- 时钟
- 大雁塔音乐喷泉真好看
- 摸老虎屁股
- 我
- 我和妈妈去商场
- 庆祝生日
- 下雨
- 台灯
- 美丽的小西湖公园
- 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 广播广告文稿类型的直述式
- 广告策划书的撰写之国外的代表主张
- 关于热水器的意见征询范例
- 广播广告文稿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头
- 广播广告文稿要言中有画
- 广告策划书的撰写之国内的代表主张
- 设计问卷题型的方法
- 确定广告媒介
- 广播广告文稿类型的猜谜式
- 广播广告文稿的写作
- 设计调查问卷应避免的问题
- 广播广告文稿写作时要多用设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段
- 广播广告文稿写作时要简明易懂,适宜口播
- 确定广告策略
-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1)
- 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1)
- 浅析视唱的技术处理(1)
- 切勿进行置身事外的研究(1)
- 浅谈“三段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1)
- 明清女性接受视野中的《牡丹亭》(1)
- 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几点探讨(1)
- 西方声乐音乐一瞥—从格列高利圣咏到清唱剧(1)
- 谈《格萨尔》说唱音乐艺术(1)
- 关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1)
- 元杂剧演述体制中的说书人叙述质素(1)
- 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1)
-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1)
- 采风观念的异化(1)
-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1)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3
- 《日月潭》教学设计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
- 《酸的和甜的》教案3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1
- 《阿德的梦》综合资料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2
-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3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