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1
教学《开国大典》的片段反思
师:出示句子: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同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大家细细读读《开国大典》里的这段话,体会句子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自读、体会、想象。)
师: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其他人一边听一边闭目想象,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指名朗读句子,其他人闭目想象。)
师:谁说说,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这声音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着锣,打着鼓,欢呼新中国的诞生,欢庆人民的解放。
生:这声音传到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拥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高兴得热泪盈眶。
生:这声音传到学校,大家拿着鲜花, 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 好像要让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
(其他学生发言略。)
【反思──教会联想】
人们脸上的兴奋,人们心中的激动,是再怎样描述也不过分的。但是学生仅仅从作者提供的 句子,还是难以深切感受的。
但从上述片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对人们无比激动、无比高兴的感悟是深刻的、形象的、真切的。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抓住了课文中集中表达人物情感的重点句子,借助想象,显化形象,物化情感,从而使学生借助形象的画面,深刻地感受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语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没有想象与联想、也就没有语言的感悟。儿童认识长于感性,侧重于形象思维。小学生阅读最感兴趣的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那美妙的景色、丰满的人物、真切的事物,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凭借联想,借助想象、还原语言描述的形象,补充语言潜在的形象,延伸语言相关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丰富而真切的心理视像,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验,形成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并进入语言的形象中去观察,去倾听,去触摸,去感知,去领悟,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客的“直观”感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是《开国大典》中的重点句子,它集中表现了获得了新生的中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欢乐的思想感情。这句话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形象,但其形象是隐含的、潜藏的,如果不引导透过语言文字去展开想象,创造形象,那蕴涵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学生就难以得到具体的感知和深切的感受,正因为如此,就要求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闭目想象,睁大灵动的眼睛,到语言文字中去看。这样,在学生眼前,是丰富的语言形象:城市里“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农村中,“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个个激动万分”;学校里,人们“挥着彩带,放着鞭炮”;……这些形象,包含看学生对语言意义的溶解,对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内涵的体悟。这样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和形象的原始积累,并在与新的知识进行重构、重组及与学生语言、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中促使学生进行新的探索,创造新的形象,从而使句子的内涵变成具体的形象在眼前显现,化作了真切的情感在心中涌动。
可见,对一些蕴涵丰富形象的词句,可设法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表象。使语言与活性的形象建立起联系,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嫁接中获得生命活力。这样,当学生凭着作品语言,跨越广袤空间去神游时,作品就成了学生心中美丽的画卷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早雾
- 我的建议
- 妈妈的情
- 生离死别
- 我们的教室
- 一个睡觉不老实的人
- 难忘的照片
- 我们一家子
- 我真离不开它
- 学游泳
- 放学后
- 我们的学校
- 妈妈的笑容
- 我不服气
- 倒霉的星期天
- 商业秘密的概念及法律规制(1)论文
- 免费毕业论文--嵌入式PLC在隧道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
- 透视智能代理和协作学习
- 西二线(西段)管道试运投产方案(一)
- 免费毕业论文--PLC控制全自动洗衣机设计(一)
- BOT特许协议争端法律解决商法适用之个人观点(1)论文
- 智能化系统及其在智能建筑中安装及应用
- 对RBAC的权限管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 论商法的统一(1)论文
- 免费毕业论文--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一)
- 浅析组件机制和操作系统的实现
- 玛纳斯压气站施工组织设计(一)
- 浅谈商务写字楼电力线宽带上网方案
- 试析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反思和探索
- 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与质量控制
- 《学弈》教学反思
- 《学弈》故事新编
- 《文言文两则》中心思想
- 《文言文两则》段落大意
- 《学弈》教学片段
-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 《学弈》课堂教学及评析
- 《学弈》教学反思
- 《文言文两则》句子解析
- 顺学而导 重在体验──《两小儿辩日》精彩片段评析
- 《文言文两则》教学杂谈
- 朗读·理解·诵读──我教《学弈》
- 《学弈》扩写
- 《两小儿辩日》扩写
- 《学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