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变阅读为“悦读”──《儿童诗两首》教学谈
也许因为我的语文教龄不长,所以头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就少了许多束缚,语文课上更能体现新的思想。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未来的房子
- 中国最大的红子岛
- 吃粽子
- 端午节
- 猫捉老鼠
- 端午品粽子
- 动物买电扇
- 20年之后的我
- 我想要的机器人
- 发现宽容学会宽容
- 我的生日
- 做事拖拉的我
- 我的科幻学校
- 我和妈妈比童年
- 只要不泄气,你就是成功者
- 谈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 日语「し」类常用动词的语义网络研究
- 专业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构建内涵
-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
- 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
- 浅谈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进一步提高语言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反思
- 浅谈电力市场营销问题及对策
- 基于项集的动态客户细分群
- 对药品营销伦理的思考
- 关于戏曲声乐中的共鸣和气息
- 市场营销中产品质量与营销策略问题的诌议
- 市场营销中的定价方法与价格策略探究
- 基于语言学习中心平台的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 《桂花雨》教学设计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 《检阅》教学设计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
- 《白鹅》教学设计
- 《桂花雨》教学设计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送教课)
-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设计与反思
- 《猫》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母鸡》教学设计
-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设计3
- 《白鹅》教学设计2
- 《白公鹅》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