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走进“野”,感受美──听执教《索溪峪的“野”》有感
《索溪峪的“野”》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的野性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陈老师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时,紧紧扣住主题索溪峪的“野”来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读文、感悟、想象,走进索溪峪,感受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让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让听课的学生和老师感到快慰和清爽。
一、模拟导游走近“野”
上课伊始,老师在学生交流张家界、索溪峪的资料之后,采用模拟导游的形式把学生带入索溪峪那美丽的景色之中。精心挑选的精美图片配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听课者仿佛来到了索溪峪,看到了奇特的山石,多变的溪水,可爱的动物,索溪峪独特的野性的风光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心向索溪峪靠近,为了更好地了解索溪峪的“野”,孩子们必然会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此设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期待,为学文作了很好地铺垫。
二、自读自悟走进“野”
读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老师采用指名朗读的形式,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出示自读阅读提示:“野”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课文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一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书要多读,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在读之前,老师强调了读的要求,提示了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细细思考品味,透过语言文字读懂它背后所包含的意思。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到:这里的“野”,是相对于桂林、庐山、泰山等经过人工雕琢的“家”化了的景观而讲的,是指索溪峪的山、水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是纯天然的自然美。学生就这样在自读自悟之中走进了索溪峪的“野”。
三、入情入境感受美
作者曹敬庄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索溪峪那天然的野性美,那一行行的文字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教学中,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山“野”,感受索溪峪的山没有人工雕琢,没有家化,纯天然、具有野性美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心向往之。老师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去读、去想,去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如:老师在指导学生体会“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时,先让学生朗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句子中看到什么?那些词让你敢到惊险?在学生默读思考之后,学生说出了自己读书心得:“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几十丈那么高,而且是断壁悬崖,从地面上竖起,那么高,那么陡,可真是让人感到险哪!”“如果你站在半边悬空的巨石下面,山风吹来,会感到摇摇晃晃,望着石头一定会心惊胆战的。”……然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读出了山石惊险的美,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悟文中的意境,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四、表达方法读中悟
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阅读教学无疑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自己的特色。在教学中,老师专门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对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到了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如,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索溪峪的山与桂林、庐山、泰山作比较,突出索溪峪山的“野”。采用先总体概括再进行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既注意透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会逐步提高,自己的习作也会越写越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种太阳
- 小兔花花
- 懒惰大王漫游明天国
- 美丽的春天
- 两只老鼠
- 动物应聘
- 这就是我今年的元宵夜
- 难忘的一件事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爸爸打嗝儿
- 《绿野仙踪》读后感
- 和小鸟做邻居
- 小黑熊过冬
- 喜迎新学期
- 我的爸爸
- 单位领导班子行政副职岗位聘用工作方案
- 高尔夫赛事企划方案
- 员工绩效考品方案
- 高尔夫比赛礼仪流程
- “阳光钥匙”工程实施方案
- *乡青年中心建设方案
- 洗浴部营销以及各项收费方案
- 高尔夫比赛颁奖晚会简易流程
- **市财政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实施方案
- “安全活动月”实施方案
- 国家税务局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方案
- 看守所”两加强、两保障”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 城管执法局执法质量年现场会实施方案
- XX县地方税务局“一建五创”活动实施方案
- 第一任主审法官选任工作实施方案
- 道教音乐研究综述(1)
- 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的关系(1)
- 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1)
- 关于我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探析
- 试论近代“教育新潮"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 浅析中国摇滚的人生哲学——灵魂似乎还活着(1)
-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 浅论舞蹈与音乐
- 浅析音乐教育在儿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 游走在精英与大众文化之间--关于《校园民谣》的文化解读(1)
- 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 (1)
- (1989—1999)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
- 浅论影片中音乐对人物的暗示及阐述作用
-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1)
- 论侗族大歌生态(1)
- 《画风》教学设计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一分钟》教学设计
- 《笋芽儿》教学设计
- 《阿德的梦》教学设计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六
- 《找春天》教学设计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 《看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泉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