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一点赏析
翻新时间:2022-12-04
《中华少年》一点赏析
《中华少年》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朗诵诗。这首诗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作者多用比喻,在意象的选择上采取了物化的方法。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
例如,诗人以“冰山上的一朵雪莲”“海风中的一只乳燕”“揽天下翱翔的雏鹰”“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象征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从而使中华少年的形象更加具体化。再如,诗人以“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来相容中华民族所受到的苦难,这种被物化的意象更加真实可感。采用意象物化法要特别注意被物化的事物要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诗人选取“方块字”“唐诗宋词”来说明祖国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就很具有代表性,而“阳关道”“艳阳天”“蜜罐温床”又具有典型的象征性。类似的写作手法在学生们的写作中也经常用到。例如:我们把学校说成是美丽的大花园;把母爱形容像甘甜的山泉滋润着儿女的心房等等都是采用了意象物化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金色的秋天
- 颐和小区的早晨
- 未来的水果
- 迎奥运
- 龙游小辣椒
- 蝴蝶与花
- 食品安全歌谣
- 我的家乡
- 跟着流行走
- 污染环境的结果
- 《太空旅行》
- 聪明的小白兔
- 小小修理家
- 贴鼻子
- 松柏
- 我国农村社会保险需要法制化(1)论文
- 主持人的角色意识
-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 简论数学课该何时用多媒体
- WTO框架下风险规制的合法性裁量(1)论文
-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
- 持之以恒的教研活动与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
- 排污权交易视角下的排污许可(1)论文
- 试析关怀伦理学视角下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德育
- 乐泉及其艺术孤旅
-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简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公平探究
- 中美警匪题材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
- 公司性质在法国的争论与思考(1)论文
- 二十世纪乡里能人审美形象嬗变论详细内容(1)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1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
- 《黄山奇石》教学建议
-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
- 《黄山奇石》说课设计2
-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黄山奇石》教材简说
- 《秋天的图画》教材简说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1
-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谈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3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6
-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