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一点赏析
翻新时间:2022-12-04
《中华少年》一点赏析
《中华少年》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朗诵诗。这首诗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作者多用比喻,在意象的选择上采取了物化的方法。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
例如,诗人以“冰山上的一朵雪莲”“海风中的一只乳燕”“揽天下翱翔的雏鹰”“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象征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从而使中华少年的形象更加具体化。再如,诗人以“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来相容中华民族所受到的苦难,这种被物化的意象更加真实可感。采用意象物化法要特别注意被物化的事物要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诗人选取“方块字”“唐诗宋词”来说明祖国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就很具有代表性,而“阳关道”“艳阳天”“蜜罐温床”又具有典型的象征性。类似的写作手法在学生们的写作中也经常用到。例如:我们把学校说成是美丽的大花园;把母爱形容像甘甜的山泉滋润着儿女的心房等等都是采用了意象物化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的新老师
- 等待成熟
- 椅子,我错了
- 小足球赛
- 游戏币与一元钱
- 2020年的摩托车
- 班干部竞选
- 家乡的明珠
- 我眼中的奥运会
- 书海漂流记
- 讲环保,人人有责
- 小百灵的日记本
- 珍惜爱——读《爱的教育》有感
- 秋天的雨
- 学滑板
- ESCROW的应用民法论文(1)
- 财政稳定与金融脆弱性:理论中国实证研究
- 电影片名翻译与语境适应论
- 出版物对图书商标的使用行为研究/马宁民法论文(1)
- 好意施惠关系的法律责任民法论文(1)
- 论原作之隐形
- 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认定标准(1)论文
- 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与银行债权保护(1)论文
- 专业报的困境与对策(1)论文
- 财政本质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
- 关于中国财政政策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 形式标记的元功能分析
- 我国财政资金与银行资金的运行矛盾分析
- 分秒之争:一位消费者的维权之路(1)论文
- 试析英译汉的三个重要环节
- 《火烧云》说课设计3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一练及答案
-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火烧云》说课设计1
-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1
- 《火烧云》说课设计2
-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2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堂实录
-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